二十蓝蓝的威尼斯教学目标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3.学习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4.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体会文章所歌颂的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教学重点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教学难点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导入新课:同学们,意大利有位著名的旅行家叫马可.波罗,他带着对东方文明的满腔好梦从西方来到了中国。你可知道,马可•波罗的故乡在哪吗?那是一座令人憧憬、充满魅力的城市——威尼斯。它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上有名的水上城市,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走进威尼斯,去感受它梦幻般的美丽吧!2.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李亚度桥、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3.展示目标。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1.释题:课文题目比较特别,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2.熟读课文,掌握字词。3.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请从本段中找出表明作者游踪的词句。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像威尼斯水城有哪些独特的瑰丽的形象,在书中划出来。(二)自主学习。(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运用工具书,在课本上圈点批注,做好笔记)(三)自学检测。1.本文用“蓝蓝的威尼斯”为标题,是因为作者是坐在飞机上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是蓝的。”而威尼斯“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也写出了威尼斯给人的总体印象。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所以用“蓝蓝的威尼斯”相当好。2.给下面的字注音(小黑板)舷()窗瑰()丽荒芜()眺()望魅()力穿梭()鳞次栉()比摇橹()沼泽()祈()祷()绚()丽点缀()3.研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表明作者游踪的词句。“我们登上汽船”、“泛舟在大运河上”、“穿过一座座桥梁”、“汽船向前驶去”。明确使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三、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说说威尼斯水城独特瑰丽的形象表现在哪里?如课文的第四段:3—9句是具体说明“独特在何处,穿梭般的来往不绝”,突出了大运河中的繁忙景象。第4、5句写观赏两岸风光和建筑艺术。第6句是介绍威尼斯运河上的桥梁,突出介绍威尼斯最美的桥——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第7——9句介绍水上交通工具,重点突出介绍“公朵拉”小游船。由此可见,威尼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交通工具,“瑰丽之处”在于泛舟,大运河欣赏到的古典建筑艺术的两岸风光,表现“水都之美”。2.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你摘抄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可适当点拨。如:“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教师小结: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之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2.画出本课知识结构图。四、达标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绚()丽瑰()丽荒wú()mèi()力翘()首gē()浅2.解释下列词语。瑰丽——鳞次栉比——3.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A.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B.游客如云。()C.果真,明珠正迎着人们闪闪发光哩。()4.阅读短文第四段,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2)第②句采用比较法,突出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