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动理8.1冲量和动量一、教学目的1.理解冲量和动量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单位和定义。2.理解冲量和动量的矢量性,理解动量变化的概念。知道运用矢量运算法则计算动量变化,会正确计算一维的动量变化.二、教学重点:动量和冲量的概念三、教学难点:动量变化量的计算四、教学用具:玩具手枪(含子弹)、纸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演示]取几颗弹丸,分发给学生传看.将一颗弹丸装入玩具手枪,一手持枪,一手持纸靶,沿平行于黑板的方向击发:弹丸穿透纸靶接着,佯装再次装弹(不让学生知道实际是空膛),声明:数到"三"时,开枪然后举枪指向某一区域的同学,缓缓地数出"一、二、三",不等枪响,手枪所指区域的同学即已作出或抵挡或躲避的防御反应【问答式讨论】师问:你们躲避什么?为什么要躲避?生答:子弹,它有杀伤力.师问:刚才传看弹丸时,为什么不躲不闪?生答:没有速度的子弹,不具有杀伤力.师问: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具有很大的速度(可达105m/s),它们无时不在撞击着我们最珍贵也是最薄弱的部位——眼睛,为什么我们却毫不在乎?生答:气体分子质量很小.师问:手枪所指区域以外的同学,为什么没有作出防御反应?生答:子弹不是射向他们.【讨论总结】运动的物体能够产生一定的机械效果(如弹丸穿透纸靶),这个效果的强弱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这个效果只能发生在物体运动的方向上。物理学家们为了描述运动物体的这一特性,引入动量概念.●进行新课【板书】一、动量P1.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为P=mv.单位:kg·m/s读作"千克米每秒".△PPP'2.理解要点:【板书】(1)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有运动.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板书】(2)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弱以及这个效果发生的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板书】3.动量变化△p.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和P’,则称:△P=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动量变化△P是矢量,其运算法则为:将表示初始动量的箭尾和表示末动量的箭头共点放置,则:自初始动量中的箭头指向末了动量P’的箭尾的有向线段,即为矢量△p.如图所示.如果始、末动量都在同一直线上或相互平行,则在该直线上选定一个正方向后,就可以将矢量运算转换成代数运算了。【巩固练习(投影)】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学生讨论,自己完成。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分析物理情景,规范答题过程,详细过程见教材,解答略】2、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动量为零.那么,我们怎样使它获得动量呢?【思路点拨】我们把质量为m的物体放到光滑水平的桌面上,为了使它获得一个动量,向它施加一个恒定水平推力F,经过时间t,速度达到v,则物体就具有动量P=mv.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规律,有:a=F/m,v=at,得Ft=mv.(推导过程可由学生上台演板完成,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讨论】使静止物体获得动量的方法:施加作用力,并持续作用一段时间.使物体获得一定大小的动量,既可以用较大的力短时间作用,也可以用较小的力长时间作用。(请学生思考:跳高和跳远有何区别?并举出短时间内使物体获得动量的若干实例)即不论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如何,只要两者的乘积相同,则产生的动力学效果就相同。【结论】持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使物体获得动量,这一效果的强弱由力的大小F与持续作用时间t的乘积Ft来确定。【板书】二、冲量Il.定义:作用力F与作用时间t的乘积Ft,称为(这个)力(对受力物体)的冲量,记为I=Ft.单位: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