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课题沁园春•雪课时3课时使用人教学目标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2.体会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难点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2.体会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教学内容设计意图第三课时一、感悟新知:1.毛泽东诗词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2.毛泽东的名言①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②人活着总需要一点精神。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二、探究新知: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词来表现洁白的?明确:冰雪银蜡素2.这首词有哪些词用得准确精炼、极富形象、饱含感情,联系具体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明确:⑴动词准确传神“望”,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下面各句的景物描写。加深对毛主席诗词的一些了解。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驰”: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舞”: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⑵形容词的形象性。“莽莽”“滔滔”极富形象。⑶副词的强化作用“唯”: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唯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说说其作用。明确:“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运用互文、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的视野在想象中延伸扩展,意境极为开阔,气魄非常宏大。“欲与天公试比高”是拟人,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他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运用夸张,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比喻,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明确:上阙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阕议论,由上阕之景而产生感情,由祖国壮丽的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旨,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三、归纳整理:这节课有什么新收获?四、达标测评:体会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检查本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夸张)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借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互文、对偶)2.上阕以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写的是北国壮丽的雪景,饱含着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3.下阕以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为主,纵论了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学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