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标要求本专题主要学习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意义。具体有:(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专题概述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在国际斗争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我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当时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一光辉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四、七十年代末到现在。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其中着重介绍了三个时期:第一,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和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正值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新中国审时度势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一边倒”、“另起炉灶”的基本方针。在这些方针的指导之下,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如在处理同亚洲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后来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等)。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到195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有25个,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介绍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突破。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外交也有了重大突破,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第三,介绍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中国外交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的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平的多边外交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有些知识,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等在初中学习过,学生已有一定了解,不必细讲。而要组织学生自行探究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外交关系和社会问题,以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第三节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用心爱心专心1.识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把握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和基本依据,归纳在新外交政策指导下取得的成就。2.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认识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多方面收集有关新时期外交的材料(图书馆、网络等等),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的能力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主动探究。2.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外交政策的调整中感悟新中国国力的强盛。2.深入认识和体会中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