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三角比的积化和差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和差、倍、半角的三角比公式后的延续,积化和差公式的功能可以把三角比的积的形式转化为三角比的和、差的形式,在三角式的变换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设计11..经历三角比的积化和差公式的推导过程,经历三角比的积化和差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理解并掌握该公式;22..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化简与证明.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两角和或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三角比积化和差公式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比积化和差公式;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比积化和差公式.四、教学流程设计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1、过去有一位物理学家在研究振动质子位移y与时间x关系时,得到关系式2sincos,6yxx他想求出当x为何值时,y取得最大值.但他遇到了难题,解不出来,同学们,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难题?[说明]1)2sincos,6yxx1sin262yx(学生能做到),2)引导学生发现()2;()6666xxxxx(角的变换)3)如能用6x与x的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表示:1推导三角比的积化和差公式(推导)复习两角和或差的正余弦公式,分析并引出三角比的积的形式的转化(引入)运用三角比的积化和差公式进行计算、变换(应用)小结、反思2sincos6yxx?2、观察:复习两个角的和或差的正弦公式,观察并分析其结构特点,sin()sincoscossinαβαβαβsin()sincoscossinαβαβαβ3、思考:若将两式相加,可得什么结论?[说明]1)理解公式推导的关键是会用和角与差角的三角比公式,因为积化和差公式就是从它们推导得到的.温故知新,通过问题得到“升华”——积化和差公式;2)教学的实质是思维过程的教学;因此公式的教学应把知识和方法作为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3.讨论我们还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能否利用他们推导出另外的结论呢?二、学习新课1.积化和差公式的推导sin(+)+sin()=2sincossincos=21[sin(+)+sin()](1)sin(+)sin()=2cossincossin=21[sin(+)sin()](2)cos(+)+cos()=2coscoscoscos=21[cos(+)+cos()](3)cos(+)cos()=2sinsinsinsin=21[cos(+)cos()](4)[说明]1)这套公式称为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公式,熟悉结构,不要求记忆,它的优点在于将“积式”化为“和差”,有利于简化计算.2)公式(1)、(2)本质是一样的,因此只要记(1)即可.2.例题分析(分析课本1.2(1)的例1、例2)2例1利用积化和差公式,求下列各式的值:(1)722424coscosππ;(2)722424sinsinππ(3)722424sincosππ(4)722424cossinππ[说明]①分析并掌握三角比积化和差公式的特点:公式前后的三角比名称及符号的对应关系;②由(3)(4)可知,用公式时与各是什么,前后位置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否则会产生符号问题.例2求证:sin3sin3+cos3cos3=cos32证:左边=(sin3sin)sin2+(cos3cos)cos2=21(cos4cos2)sin2+21(cos4+cos2)cos2=21cos4sin2+21cos2sin2+21cos4cos2+21cos2cos2=21cos4cos2+21cos2=21cos2(cos4+1)=21cos22cos22=cos32=右边∴原等式成立[说明]从积化和差,分拆角,降次等方面来思考,为了实施积化和差需拆因式.再提供两种分拆的方法:1)左边=(sin3sin)sin2+(cos3cos)cos2=1cos21cos2sin3sincos3cos22(后略)2)左边=33sin2sincos2cos(后略).这些方法选用了不同的三角公式重新组合、变形,起到了化简为繁的作用.多角度思维,活用三角公式是三角恒等变换的关键.备选命题:1、求00sin75cos15的值;2、求000000sin7sin8cos15cos7sin8sin15(1、0007815,2、用公式)3、在ABC中,化积:sinsinsinABC(消元思想:CAB)三、巩固练习课本第11页练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