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二.学习目标:1、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了解);2、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理解);3、各层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掌握);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理解);三.重难点讲解:重点:1、大气的垂直分层;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难点:1、各层大气的主要特点;2、大气的温室效应;3、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把目光集中在地球——这颗为人类提供生存环境的星球上。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地球可分为里三层,外三层,其中地表以外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称为外部圈层,这些圈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一章,我们首先了解大气圈的一些知识。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干洁空气。干洁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二氧化碳、臭氧、水气、固体杂质和惰性气体。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者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在干洁空气中含量虽然不到0.1%,但其作用不可低估,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又被人们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也很少,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大气中各组成部分对地球、地球上的生物都有着重要作用。位于非洲中部的乞力马扎罗山,虽地处热带,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什么原因?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厚度可达2000~3000千米,在这层厚厚的大气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是不是一直递减的呢?知识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重点)用心爱心专心从图上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高度范围,气温的垂直变化是不同的,有的层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有的层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根据大气的热力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人们把大气划分为3个层。由于各层大气的热状况不同,影响到大气的运动和其它大气现象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流层:(地面到12千米)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m;1、气温随高度增加温度降低。(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6℃)2、对流运动显著。在对流层,由于空气上冷下暖和地表冷热不同,使得热的地方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容易产生空气的上升运动,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流来补充;冷的地方因有空气流向热的地方,从而产生下沉运动,这样便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地面受热越多,对流就越旺盛,所以不同地区对流层的高度有可能不同。低纬地区对流层可达17~18千米;高纬地区仅8~9千米;中纬地区10~12千米。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层大气因最靠近地面,因此几乎集中了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因此,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平流层:(对流层顶部――50千米)到了平流层,由于其中有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这一层因为有臭氧的存在而具有重要意义;1、随高度增加温度逐渐降低。2、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由于平流层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因此这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同时,水汽和杂质极少,因此,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很有利。外层:(50千米以上)在500-800千米处存在一个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气压很低,密度很小。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大气中发生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与太阳辐射能及其转化密切相关。太阳辐射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面,这样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的能量转换,从而形成地球表面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