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环境保护【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教学重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危害。【教学引导】1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沙尘暴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侧重于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1)从内容上,主要考查了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沙尘暴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侧重于考查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2)从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以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结合问题所在区域图,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题型大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新课标区多以选做题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内容、材料比较贴近生活。(3)从能力上,侧重考查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环境的伙伴关系思想。可能会继续关注热点、重大环境问题,仍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要多注意我国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后续影响。【教具准备】从各种途径搜集的相关资料;地图;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22.表现(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4)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更重要)(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2.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3.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一)一种新的环境观1.环境观的概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