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双版纳》,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的第二节。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首先,我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认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一个特例,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包括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热带季风气候、丰富的旅游资源、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四个方面。其中,前三个方面属于自然地理范围,第四个方面属于人文地理范围,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下一章《认识跨省区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结合本章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具体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出现下滑趋势,对西双版纳将如何重振旅游雄风进行分组讨论;另一方面,让学生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3、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②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①分析西双版纳的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②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二、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以学定法,科学合理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启发式教学法、设计活动教学法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学生阅读、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在学法上,我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有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科学探究学习为主线,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1、导入新课好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一开始就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课前我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中滚动的播放西双版纳的相关图片如傣族人过的泼水节、热带雨林、孔雀舞、竹楼……,然后提问:“他们让你想到了哪个地方呢?”从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西双版纳》。2、新课探究本课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我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教学:①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②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③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关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我首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西双版纳在中国的位置,即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的南部;然后出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投影图,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周边国家提出问题并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认真读图;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从而突破本课重点。关于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我首先出示“景洪市年内各月的气温和降水量”投影图,引导学生认真读图,根据对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分析,判断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然后提问“西双版纳的热带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思考、探究、讨论;接着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对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和景观进行演示讲解,直观形象,具体生动,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