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VIP免费

高中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_第1页
1/1
高中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帝国主义产期掠夺,国民政府搜刮,多年战争破坏,国统区经济趋于全面崩溃2、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经过3年,国民经济得以恢复,为经济建设创造条件3、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计划经济4、一五计划: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②三大改造5、工业建设的成就: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鞍山钢铁,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6、三大改造:①方式: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②结果:1956年底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7、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的关系:工业化是核心,调整生产关系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十年探索1956-1966)1、中共八大:①对主要矛盾正确分析: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新中国良好开端,但缺乏经验急于求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遭到很大挫折。2、中共二大会议: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②“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追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目标,特别是农业中浮夸风、全国的大炼钢铁运动危害严重,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人民公社化运动: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是指:生产关系的变革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⑤严重失误:1959-1961,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哪。3、国民经济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开始逐渐恢复和发展;1965,基本完成。三、“文革”中的经济1、1966爆发“文化大革命”。2、国民经济严重影响,两年损失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3、1971“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国民经济出现复苏。4、1975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用心爱心专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