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和同一时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对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邓小平为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和奋斗历程,学习伟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通过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培养其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感。二、教学重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内容及评价三、教学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二)讲授新课一、重要的历史转折1.“两个凡是”与“文化大革命”后的两年徘徊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十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建设中去,但出现了两年徘徊的局面。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左”倾错误,集中体现在“两个凡是”上。这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不到纠正,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2.邓小平为实现伟大转折进行的不懈努力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文章发表后,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同时也是一场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原则分歧的争论展开了。邓小平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一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亿万人民从盲目的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中惊醒,从而拿起实事求是这个思想武器去评判是非,特别是敢碰“文化大革命”这个当时的禁区,成为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邓小平不仅仅重新确立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率先提出要解放思想,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以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一讲话,为全会确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认识和新决策奠定了重要基础,实际上成了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条件。用心爱心专心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果断地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91年底,全面改革、迎接挑战时期,更是邓小平理论提出到逐步形成的阶段。1.中共十二大党的十二大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以及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思考过程中,诞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阐明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成为新时期把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2.中共十三大为保证党和国家沿着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