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备课资料人民版必修1历史回眸一、三元里抗英1.经过:1841年5月,三元里附近103乡群众包围丫四方炮台的英军,并诱敌至三元里的牛栏岗,经过激战,大败英军。2.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白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1)1865年,中亚地区的浩罕国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的喀什噶尔,两年后攻占南疆各城,成立“哲得沙尔汗国”,自立为汗。1870年,阿古柏又侵占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将侵略势力扩张到北疆。(2)1871年,俄国借口安定边疆秩序,直接出兵强占中国的伊犁地区。2.经过(1)1876年,左宗棠率军从肃州(今酒泉)西征,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北疆大部分领土。(2)1877年,清军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阿古柏兵败自杀。年底,清军攻占喀什噶尔,阿古柏残部逃人俄境。(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英、俄利用阿占柏侵略中国新疆的阴谋破产。(4)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约七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1.黄海海战(1)1894年9月,黄海海战爆发。激战中,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身受重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2)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军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2.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2)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澳底登陆。台湾各族人民在爱国志士丘逢甲,徐骧的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先后在新竹、台中、彰化、台南等地痛击日军。l0月,台湾全部沦陷。四、义和团反帝运动1.背景(1)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戊戌变法被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镇压,国事垂危。(2)甲午战争前后,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大大加强,中国人民对此十分痛恨,反洋教的斗争日益高涨。2.经过(1)1898年,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在冠县蒋家庄竖起“扶清灭洋”的大旗,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2)1899年底,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血腥围剿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与当地义和团一起,向京津地区发展。(3)1900年6月,慈禧太后接受了一些官员“抚而用之”的建议,派人招抚义和团。义和团纷纷涌进北京、天津。(4)1900年6月中旬,八国联军沿铁路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敌人。(5)八国联军进犯天津的同时,义和团包围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并发起猛烈进攻。不久,清政府下用心爱心专心119号编辑1诏对各国宣战,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6)北京陷落后,慈禧太后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最后失败。3.意义: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突破思路本节课与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主要包括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五大内容,是近代前期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历次反侵略斗争放在列强入侵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和学习。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如下方式:(1)三元里抗英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可以引导学生简单回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结合《夷氛围记》中的史料和《三元里人民在抗英斗争中缴获的印章及佩剑》,概述三元里抗英的经过,不必详细展开。(2)左宗棠收复新疆这部分内容较为重要,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在此基础上,简要指出新疆危机的表现,从而分析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特别注意应通过补充有关史料分析“海防与塞防并重”主张的正确性;其次,按时间顺序理清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及新疆行省的建立,但不必过多地展开;最后,教师要着重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左宗棠,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这部分内容与甲午中日战争密切联系,重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