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畲,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县东冶镇人。生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徐继畲的父亲徐润第,进士出身,任过内阁中书,湖北施南府同知等职。徐继畲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学的熏陶,曾随父寓京师,。师从著名文学家高鹗等名人。道光六年(1826年)中进士,十年(1830年)授翰林院编修,不久补陕西监察御使,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月外任广西省浔州府知府。从此他青云直上,历任福建延津道、订漳龙道、广东盐运使、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等职。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月升任广西巡抚,十二月改授福建巡抚。后曾多次署理闽浙总督,咸丰元年(1851年)因被人诬告,革职回京,降补太仆寺少卿。咸丰二年,徐继畲再次被人诬告,彻底落职归里。咸丰六年他被平遥超山书院董事会特聘为书院山长,于教业之余,倾心写诗作文、从事学术研究。同治四年(1865年),徐继畲被重新起用,命参通商事务,以三品京堂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共管理同文馆,八年(1869年)三月以老病告归,十二年(1873年)卒于家。书中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沿革,政情民俗,经济状况。被视为《海国图志》的姊妹篇为较早的世界史地著作。是近代先进人物向西方学习的启蒙读物。传入日本,产生积极影响。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其中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介绍尤为详细,对中国人很少了解的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都有所记述。徐继畲还在书中对欧美民主政治制度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给予称赞,他说:“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在当时是难得的进步思想。后人多有补正,著名者有何秋涛《瀛环志略辨正》、薛福成《续瀛环志略初编》、佚名《瀛环志略续集》等。在徐继畲的著述生涯中,《瀛环志略》是他最重要的一部著作。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徐继畲晋京升见。道光皇帝询问海外形势与各国风土人情,他具所知答对,道光皇帝遂责成他纂书进呈。徐继畲发奋努力。随时采访,广为搜集资料,公余著述。《瀛环志略》初名《舆地考略》,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初稿完成,改名为《瀛环考略》。其后,他继续采寻西人杂说,询问西方官员,参阅魏源《海国图志》(初版),补充疏漏,使《瀛环考略》日臻完备,定名为《瀛环志略》,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初刻于福建抚署。同治四年(1865年)经沈桂芬大力提倡,董恂奏准,由总理衙门主持重刻,次年刻成。该书分10卷,分装6册,总分图共44幅。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互为印证,于各洲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瀛环志略》一出世,便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曾任到福建巡抚的刘鸿翔赞誉此书是“百世言地球之指南”。福建道员鹿泽长说该书“于国家抚驭之策,控制之方,实有裨益”。郭嵩焘初以《瀛环志略》述英法诸国之强,以为过,后出使英国,才叹曰:“徐先生未历西土,所言乃确实如是,且早吾辈二十余年,非深识远谋加人一等者乎?”《瀛环志略》传往日本后,受到广泛重视,被认为是“通知世界之南针”,有助于他们的维新变法。因此,他们多次刊印此书,在“辛酉版”(1861年刻)中还将书内的未用名词分译日文和英文。咸丰三年(1853年)六月,浙江宁波府集《瀛环志略》书中有关介绍美国和推崇华盛顿的文字,镌刻赠送美国,被砌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塔第十级内壁上。后来,徐继畲的名字被美国收进了《世界名人录》。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不仅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在叙述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同时,认为美国的民主制度与中国入梦寐以求的“大同社会”的精神是一致的,并且评论说:美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又说:“华盛顿,异人也……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乎天下为公,侵侵乎三代之遗意”。总之《瀛环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