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心得(3篇)(篇一)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提到了新高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人民情怀”。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XX县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工作重点、政府工作难点和群众关注热点,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以务实、担当、创新的精神,续写了新时代人大工作“为民”履职新篇章。自觉强化政治担当,树立“为民”工作导向认真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为民”履职贯穿人大工作始终,切实做到贯彻党委决策和维护人民利益高度统一。一是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委正确决策,就是依法履行职责、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人民”的论述自觉融入、实践于人大工作之中。积极主动将县委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富强美丽、文明幸福新临漳”战略决策落实到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凡遇到重大问题、开展重大活动、决定重大事项,及时向县委请示报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法开展人大工作,坚决做到与党委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心共向,在依法履职中体现为党和人民服务。县委书记在去年人大党组工作报告上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二是突出以民为本。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电视台、报纸、微信公众号、微信矩阵群等平台和渠道,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教育、医疗、养老、环保、扶贫、社会治安、司法公正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入监督计划。利用听取报告、执法检查、考察、调研、评议、督办审议意见等方式,督促“一府两院”把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力促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推进社会发展,突出“为民”行使职权第1页共5页以推进经济和民主法治建设为出发点,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依法行使“三权”,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不受侵犯,增进更多民生福祉。一是“为民”行使决定权。进一步完善关于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除对财政预算调整、评先评优、召开人代会等常规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外,针对事关大局的重点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作出专题性决议决定,把党的正确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使党委决策成为全县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作出关于加强城市管理的决定并跟踪问效,催生县内首条单行线;强化XX县区管理,促使部分学校路段拥堵问题得到解决,县城更加亮化、美化,人民群众生活更舒心,XX县区城被评为全省文明县城。二是“为民”行使监督权。每年听取审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等专项工作报告,通过督促审议意见落实,使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每年听取审议财政、审计工作报告,今年将听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推动预算联网工作,切实替人民把好“钱袋子”;每年听取审议法、检“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对司法人员进行法律考试和评议,促进司法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持续关注社会治安问题,通过考察、调研,促使政府形成全覆盖、全智能的综合防控体系,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强化“一府一委两院”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进一步推动法治型、服务型国家机关建设。三是“为民”行使任免权。坚持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任中供职报告、询问、电子表决、颁发任命书、向宪法宣誓等环节,增强被任命干部的法律意识、为民意识和接受监督意识;强化任后跟踪监督,出台被任命人员履职述职评议办法,每年对四至五个政府组成部门一把手和“一委两院”各一名副职进行评议。坚持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副县长向人代会书面报告工作等制度,确保国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执政为民。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畅通“为民”联系渠道只有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才能进一步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才能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凝聚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源动力。一是搭建联系平台。建立省、市、县、乡四级代表与选民梯形联系网络,更好地倾听民意、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