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三个“法宝”【摘要】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值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尽管老师们花了大量的精力,想了许多的办法,学生的作文还是不尽人意,写作仍然是制约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事实上,一个人的作文能力与方法、技巧之类并没有太多的联系。“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作者自身的写作素质是决定写作能力的“第一要素”。人,是写作的主体,倘要提高其写作能力,务必全面提高写作者自身的写作素质。同学们该具备哪些写作素质呢?关键词:观察积累想象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现总结出了三个写作的法宝,供同行们共同探究。一、观察——打开心灵的窗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连接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学习写作,首先就要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以敏锐的目光去观察生活,以敏感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打开心灵这扇窗,你会惊奇地发现:自然风物、世态人情、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美好、新鲜、耐人寻味。学会观察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写作素质。古井中外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观察,他们留下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如著名作家矛盾在《创作的准备》一书中谈到:“应当时刻身边有支纸笔,无论走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1小学语文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俄国作家契科夫语气更为强烈“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可见观察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我们平时该如何去观察呢?所谓观察,就是需要我们远“观”和近“察”,我们要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好习惯。大自然是个瑰丽神奇的世界,无时不刻在召唤我们去探索其中的奥妙,勾起我们无边的遐想。只有热爱生活和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自然界和生活中发现许多的写作素材,并产生写作的欲望。文章是自己的好,因为感受是自己的,别人无法替代。最生动的描写来源于最深刻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心灵的感受,必须是眼、耳、鼻、舌、身的感受,我们在描绘自然风物时要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这样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那些面对作文题目难以下笔的同学,就是平时不善于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缺少观察,感受生活太少,所以无法在写作时将自己的感受,移情于物,没能让生活真正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二、积累——充实自己写作的仓库。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引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思考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可见,文章不是躲在象牙塔里可以编出来的,它需要作者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这也正是充实写作仓库的两条2重要途径。具体做法是:1.多阅读书籍。书籍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学者、作家不是在阅读了大量的前人著作的基础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揭示的正是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怎样去阅读才会更有收益呢?首先,我们学生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它强调的是要养成圈记、点评、作阅读笔记、制阅读卡片等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就是读书不可穿凿附会,要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体验考察,以便真正有所理解和领悟。然后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强诵读,培养自己的语感。“诵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传统语文学习的宝贵经验,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以积累为突破口,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必然要求,背也是积累语言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们的阅读要扩大领域,尽可能拥有更多的背景知识,不仅要阅读课标中推荐的名著,而且要养成主动阅读作文佳作和选读报刊杂志的习惯,去阅读各种美文时文,了解自然、社会、人生,从间接经验中获得积累素材,只要是有利于写作仓库的充实。2.多走进生活。生活,永远是一部读不尽的无字书。周总理曾写过一副格言联自勉“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其中“无字句处”指的就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要多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怎样阅读生活这部“无3字书”呢?首先做到细读与深思两结合,许多作家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