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结课感想在这门选修课上还是学到了一些基本常识,开拓了自身的眼界。刚开始的时候对天文学并没有浓厚的兴趣,刚开始的时候没怎么听下去,但听了几课后让我逐渐的产生了些兴趣,在老师的讲解下,自我感觉对天文学的喜爱逐渐增加,同时在听课的过程中增加了知识和见识,收获了对自然,对我们生活的地球,乃至对宇宙一点浅显的感悟。首先,在天文学课上,老师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了身边的天文事物和天文现象,例如我们生活的地球,地球所出的宇宙位置-银河系,乃至浩淼宇宙之中各大星系团。虽然这些知识在以前有丁点儿了解,但从没有这样深入过。在选修课上,我也接触到了一些听起来不可思议的天文学理论,如宇宙起源的几种主流观点,都让自己感到很惊奇。尤其是宇宙大爆炸这个理论,自己在课后利用网络寻找与之很多相关的资料和视频,这其中的理论太深奥,我在上完天文选修课之后也无法理解彻底,但是我有兴趣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希望我能在自己课下的探索中发现其中的奥秘。古人能够夜观星象,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斗转星移,天体运动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才有了潮起潮落等自然现象。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毋庸置疑。现代社会中,能观星象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是我们虽不能从观星中发现什么,但是时常仰望星空还是可以的。另外老师让我们写的一篇关于想象自己是一个外星人的作文让我感受颇深,刚开始自己怎么也想不出来,刚开始看来这根本就是小学生该写的的作文嘛。但认真地想了想自己很难写出来的原因在于自己已遗失了童年的那份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无想象力罢了。选修课结束了,但自己的好奇探索问题的态度不能结束,因为这能让自己的同时自己知识的广度也扩大了不少。再者,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天文学知识也涉及了一些关于人生的感悟和认知。几周的选修课就要结束了,通过天文学,我可以去深刻认识自然,审视周围奇妙而缤纷多彩的天文现象,给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提供新的借鉴。我相信自己会保持第1页共3页对天文学的爱好,这些曾经在天文学课堂上得到的知识和感悟一定能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帮助我更好地思考和行动。暗物质是理论上提出的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它可能是宇宙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属于构成可见天体的任何一种目前已知的物质。暗能量,是由麦可·特纳引进的一个名词,在物理宇宙学中,是一种充溢空间的、增加宇宙膨胀速度的难以察觉的能量形式。主要有几个以下的证据:证据一:行星运动速度当天文学家在对银河系中行星运动的速度曲线,以及对银河系总质量的估计进行比较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行星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速度比他们预估的高出很多,这说明有很多质量来源于一种不被观测到的物质。证据二:引力透镜实验我们知道,任何有质量的物质都具有引力。正常情况下,光沿直线传播,由于引力场的存在,组成光线的光子不再沿直线运动,其运行轨迹会变得“弯曲”。在引力透镜实验观测中,人们发现在某些区间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然而光线在这些区域却有很大的弯曲,这说明这些区间存在正常物质以外的其他物质。证据三:子弹星系团子弹星系团,是两个星系团由于引力相互靠近并发生碰撞而组成的星系团。通过引力透镜效应的观测,人们发现,子弹星系团中存在两个相互不重叠的引力中心,然而这两个引力中心附近并没有可以发光的正常物质。这说明,星系团大部分的质量来源于人们尚未了解的暗物质,这也成为暗物质存在的最直接的证据。宇宙射线,是来自外太空的带电高能次原子粒子。宇宙射线是快速通过太空的高能粒子(实际上不是射线)。它们无处不在,并且每秒有几十个满贯进入人体。这些宇宙射线能量很低,除了罕见的基因突变以外,不会导致任何严重健康问题。实际上,宇宙射线是进化的驱动力之一。人体每年受宇宙射线影响的辐射量大约为2.4msv(毫西弗)。相比较而言,短时间内要有大约1西韦特(sievert)的辐射才会导致恶心,而造成死亡要达到2-6西韦特。宇宙射线对健康的影响会在高海拔产生变化,辐射量在海报高度15公里以上会以指数方式增加,然后迅速下降。正因为第2页共3页此,飞行员、空中乘务员和空军试飞员等在高海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