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报告提纲与人聊起最近的大学生杀人案,他说:“唉,现在的大学生法制观念太差了!”我立刻反驳:“什么‘法制观念差’?这是品质太差!一个大学生,难道不知道杀人的后果吗?自古以来,连不识字的乡下人都知道杀人偿命的!”面对少年和年轻人犯罪,不少人用一句“法制观念太差”,便把血淋淋的罪恶冲淡了。马加爵杀人,说是教育要反思;药家鑫杀人,说是教育要反思;李天一强奸,说是教育要反思,城管粗暴执法,说是教育要反思;贪官腐败,说是教育要反思……教育,简直成了所有罪恶的源头。不是说教育没有责任,任何现象当然可以联系到教育。但请不要这样简单地思维。套用一句老掉牙的话:教育不是万能的。微博140字,只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故局限难免。我说不能什么都简单地归咎于教育,并非说教育就没有反思之处,而是想说,任何罪错的产生都有复杂的原因,教育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这些罪错与教育的联系也有直接与间接之分,有的已经是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关系了。何况即使是教育也不只是学校教育当今中国,起码的行为准则居然成了高尚的人格标杆:司机在危急关头拉起手刹,便“感动中国”;小伙在火车上将卧铺让给老师,便成“最美新闻人”;母亲不畏艰险带着癌症女儿四处求医,便成“最美妈妈”;卖油条的没用地沟油,便被誉为“良心哥”;医生受表彰不是因为医术高明,而是因为没收红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好像只要把本份做好了,就可成为“道德楷模”;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把人最基本的道德——包括孝敬、慈爱等基本伦理做到了,都可“感动中国”。“好人”本来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但现在居然成了国家荣誉。道德底线居然成了圣人境界。媒体评出的“最美中国人”越多越多,可我越想越可怕。一面是朴素的高尚,一面是豪华的卑鄙;一面是平凡的挺立,一面是庄严的堕落;一面是默默无闻地行善,一面是道貌岸然地号召;一面是老百姓的精神芬芳,一面是“×二代”的灵魂腐臭;一面是平民日复一日地播种热诚与希望,一面是权贵年复一年地制造冷漠与绝望……当代中国,悬殊的远不仅仅是财富。有句话流传很广:“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这话同样适用于教育。我做报告时,主持人常说我有“很前沿的理念”,我总是解释:“我没有任何前沿的理念,甚至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回到教育朴素的起点,遵循教育常识,面对我们眼前的一个又一个孩子,坚守良知。”仅此而已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用什么去迎接孩子的扑面而来?《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ª¡ª¡°世界啊,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孩子,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爱,是一种依恋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阿莫纳什维利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苏霍姆林斯基)吴文静来信片段——记忆中我们的缘分始于1989年,那一年我初三。那时,同学们早已拿出百分之一千的精神备战中考。某个午后,我走出教室,站在走廊处远眺,休息一下疲惫的眼睛。这时,我看到了您,远远的。1989年的江湖中到处都是关于您的传说,于是我心里一“盘算”——您现在教高三,如果我能考入乐山一中高中部,我将极有可能成为您的学生!因为这个“极有可能”,我赶快回到教室,更加努力地投入战斗。后来我真的考上了,更幸运的是,我竟然真的分到了您的班上,成了您的学生我清楚地记得第一节课的第一分钟,就在这节课,这一分钟,您把“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写在了黑板上。我像接到圣旨一样把它工整地写在了语文书封二的空白处,高二、高三,我的语文书封二的空白处都是同样的一句话,甚至大一的教材上也是。后来,我不再傻傻地写,因为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存在于我的心里,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一直努力着想要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现在是凌晨3:30,在这样的一个早上,想着我的老师,幸福包围着我,会不会也有一个我的学生在这样想着我呢?记得有一年,在完成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之后,有一个班的学生大部分选择了英语作为自己第二学位,当被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