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抗体的制备和分离VIP免费

抗体的制备和分离_第1页
1/13
抗体的制备和分离_第2页
2/13
抗体的制备和分离_第3页
3/13
抗体的制备和分离[药品名称]通用名:破伤风抗毒素英文名:TetanusAntitoxin汉语拼音:PoshangfengKangdusu主要组成成分: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明液体,含少量防腐剂,久置可析出少量能摇散的沉淀。[药理作用]本品含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可用于破伤风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记忆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原-抗体结合物吞噬细胞再次感染增殖、分化记忆B细胞浆细胞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小鼠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多种细胞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抗体检测,筛选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注射特定抗原体内培养体外培养提取抗体提取抗体鼠-人嵌合抗体的形成过程人源性噬菌体抗体生产过程流程图某血浆白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结果试管婴儿的研究进步“试管婴儿”是指分别将卵子、精子取出后,在体外使其受精,并发育成胚胎后,再植回母体子宫内。试管婴儿进行的步骤:药物诱发超排卵→监测卵泡→取卵→取精→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胚胎移植后14天验晨尿确定是否妊娠→妊娠后14天,B超检查胎儿数及胚胎着床部位。1978年7月25日,英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女性。1988年3月10日,中国首例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女性。了解试管婴儿的研究进步:如今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是指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衍生技术,该技术适应于女性不孕问题,如输卵管性不育、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内人工授精失败、抗精子抗体的免疫因素、原因不明的女性不孕症等;第二代是指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受精技术,这种技术是帮助少、弱、畸精子的受孕,解决的是男性不育问题;第三代试管婴儿是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此技术主要针对单基因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症、血友病以及染色体异常等疾病,其胚胎在分裂为8个细胞时做遗传缺陷诊断,其基本理论为:从多个受精卵中选择出基因型最好的移植。如伴Y染色体遗传病,只要通过PGD技术选择生女儿便可以避免遗传病遗传给新生儿。该技术在优生方面有所进步,在不育人群中,需要作第三种试管婴儿的不育患者,相对是比较少的。第四代试管婴儿技术是指卵浆置换,该技术适用于那些排卵功能正常,但因为身体不好或者年龄偏大,致使卵子的质量不高,活力差的女性。具体方法是将妻子的卵细胞的细胞核取出,移植到一位年轻的、身体健康的女性卵子的细胞浆中,形成一个新的、优质的重组卵细胞。(1)关注科学史(如基因工程的诞生)年份重大事件1944Avery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2AlfredHershy和MarshaChase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1953JamesD.Watson和FrancisH.C.Crick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制(1962年Nobel生理或医学奖)。1957Crick又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1968年Nobel生理或医学奖)。1970H.O.Smith等分离出第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978年Nobel生理或医学奖)1972PaulBerg小组完成了首次体外重组实验(1980年Nobel化学奖)。1973斯坦福大学的S.Cohen小组将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R6-5质粒与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的另一种大肠杆菌质粒pSC101连接成重组质粒,具有双重抗药性。1975F.Sanger、A.Maxam和W.Gilbert发明了DNA快速测序技术(1986Nobel生理或医学奖)。1980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世界第一个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小鼠。1983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世界第一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1983PCR技术问世(1988年发现TaqDNA聚合酶)(1993年Nobel化学奖)。理论基础技术支持(2010年南通一模)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下村脩、马丁•沙尔菲、钱永健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代表了绿色荧光蛋白研究上的三个里程碑。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材料一下村脩196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的时候从一种水母身上分离出绿色荧光蛋白(GFP)。当时知道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它会发出绿色荧光。材料二科学家1992年克隆出了GFP基因,随后马丁沙尔菲成功地让•GFP基因在大肠杆菌和线虫中表达成功。之后,会发光的鼠、猪、猫、兔、蝌蚪、鱼也相继问世。下图是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抗体的制备和分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