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几种常见的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四种基本相互作用;2、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判断和计算;3、有关弹力、摩擦力的综合问题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分析、判断。难点:涉及到这三个力的综合问题分析、处理。教学内容:一、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2)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3)大小:G=mg,可用弹簧秤测量。两极引力=重力(向心力为零)赤道引力=重力+向心力(方向相同)由两极到赤道重力加速度减小,由地面到高空重力加速度减小。(4)作用点:重力作用点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重心的测量方法: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薄片物体重心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二、弹力(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并使之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2)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有弹性形变。(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轻绳的弹力方向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撑或被压的物体;弹簧弹力方向与弹簧形变方向相反。(4)大小:弹簧弹力大小F=kx(其它弹力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1.K是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2.X是相对于原长的形变量;3.力与形变量成正比。(5)作用点:接触面或重心。三、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的粗糙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摩擦力种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四、静摩擦力(1)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2)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3)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一定相反。(4)方向的判定:由静摩擦力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来判定;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来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由动力学规律来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5)作用点:五、滑动摩擦力(1)产生: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2)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3)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一定相反。(4)大小:f=μN(μ是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5)作用点V=2V=3Vf=μmgf=μ(mg+ma)af=μmgcos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