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论文:我的初中数学教师素质观一、数学教师应认识数学本质,树立科学的数学观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既是科学的,又是人文的。当我们致力于数学的发现和创造的时候,我们依靠的往往是对思想方法、真理、美和艺术的追求,因此数学具有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人文意义上看,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最精致的花朵之一,是世世代代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一座永恒的人类文明殿堂,数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精神生活。随数学的发展和进步,大大促进了人的思想的解放,提高和丰富了人类的整个精神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使人成为更完全、更丰富、更有力量的人。现代数学是现代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始终处于中心地位,而影响到人类发展的所有部门,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一个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文化的民族是注定要衰落的。数学中的数形结合、化归、分类讨论、构造、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精确的数学分析等无一不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堪称科学方法的典范。数学在为人类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是一个统一体,反映出深蕴其中的人文价值,并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智力发展、审美情趣和伦理道德。二、数学教师应认清数学的教育形态,树立新课程理念下开放的数学教材观数学的学术形态掩盖了数学美丽的色彩,遮蔽了数学的光芒。数学的学术形态就像在X光线下透视一个美人,我们看到的是美人的骨架,它是僵死的、冰冷的美丽。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就是活化美人,使其变成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的、激动人心的和人见人爱的活美人。这血和肉就是教师给予补充上去的。新课程数学学科教材改变以往教材对数学知识的高度简约化的概括与摹写,增加了叙述定理和规律的发现过程,使教科书成为一本发现数学知识的活动记录本。因此现今实施的新课程数学教科书从数学的学术形态转折到数学的教育形态,既关注知识获得的结果,也关注知识发现与产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激活教材、灵活运用课程资源,使每节数学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与生人生中一段数学知识的发现之旅,一段数学能力生成之旅,一次创新实践的成长历程。显然数学的教育形态更生动、更直观。用数学的教育形态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欲望;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与数学能力生成。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要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并且用生活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把数学变成具有教师个性特征的人性化数学;教师要成为把数学加工成能让本地学生吃的“饲料”的加工厂,这个加工厂把数学的学术形态变为教育形态;要把数学融入到本土社会、自然、历史、政治和生活中去,从而使数学具有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从而形成具有民族色彩、乡土气息浓厚的数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数学量关系、模式和秩序的科学,它的最大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它源于生活和现实世界,但又高于生活和现实世界,因此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政治、美学、经济学、军事学等学科的重要思想,从而我们教师可以把数学当哲学、美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物理学…来教,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社会,思考人生、领悟人生。例如数学美是已为教育和美学界所认可,我们要充分挖掘数学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发现、鉴赏、体验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中所蕴含的数学美的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美展现出来,渗透在学生心灵中。在数学教育中,学生感受、欣赏、体验数学美,体会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让数学回归数学的教育形态,关注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水源的问题。数学的本源从逻辑上说是数学的逻辑起点,即数学产生、发展的源泉。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数学适当返璞归真,恢复数学的本来面目,回到真实的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去,回到数学家当初发明创新的状态,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态。要不断地探寻数学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本源;数学的逻辑本源;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汇点、网络点、关节点、联结点。从而探寻数学的本源,理解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