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决乡镇往来资金长期挂账的思考笔者在对领导干部借占用公款的专项清理工作中发现,部分乡镇的往来资金长期挂账数额较大,笔数较多,如某乡镇,仅应收款就达82笔,金额达803万元,其中:三年以上的占721万元。党政干部占用公款事关廉政建设,关系干部形象,影响资金效益的发挥,应当及时清还,现就解决乡镇往来资金长期挂账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一、往来款长期挂账的表现类型一是专项资金挂往来账。原来县级财政没有将上级拨入的专项资金作为指标给各乡镇,各乡镇在收到专项资金时便作应付款处理,使用时,又以项目实施单位借支作应收款处理,造成专项资金长期挂账;也存在将财政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先挂在应付款中,项目实施完后,实施单位开具发票,单位将资金列支而没有冲抵应付款。二是购置固定资产时支出暂挂往来账,固定资产一直未办理决算,导致固定资产入账的滞后,使用往来账列收列支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单位财务人员往往容易疏忽,不记固定资产账,而形成往来长期挂账。三是部分乡镇为了处理突发事件和排解矛盾纠纷而由当时处理事件和矛盾纠纷人员借支资金,事件处理后因无正规发票或无相关手续而无法报账,时间一长,也就形成了往来长期挂账。四是机构改革,撤区并乡或撤乡并镇时,账务合并时合并的往来款项,因财务人员对情况不熟悉,部分往来报账时又作为支出列支,而没有冲往来资金,导致往来长期挂账。撤区并乡或撤乡并镇后,部分乡镇因块头大,为了工作正常开展,原来的区乡仍有工作组,乡镇领导考虑到工作的需要,给区乡工作组一定的工作经费,由工作组组长支配,当时是借支,后来一直没有报账,久而久之,形成了往来长期挂账。长期不清理致使有些往来款项的债权、债务人或单位已经找不到,有的单位已破产,无法收回;有的单位已改制、关停或被撤消,无处追回,形成呆死账,造成损失,长期挂账;或第1页共4页者在清理时由于往来账户挂账时间长,熟悉情况的经办人、审批人因为调动、调整等原因已调离原单位,后来人对那些历史遗留问题不了解,不敢轻易清理;有些单位由于往来款项笔数多、时间长懒得清理,从而造成长期挂账。二、往来款长期挂帐的成因分析(一)领导不够重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善造成往来款长期挂帐由于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在思想上不重视,部分乡镇没有建立相关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不但缺少会计核算方面的具体要求,还缺乏相应的控制政策及控制程序,使财务人员在业务处理时无章可循,产生财务管理上的漏洞,或者是虽然建有制度,但制度形同虚设,实际工作中,领导只管签字借款,没管会计账务如何处理,是否应收回,多长时间应收回也没有考虑。会计只管记账,至于为什么借款,借多长时间也不过问,只要见领导签字就借支,收回与否与自己关系不大,最终形成往来资金长期挂账。(二)因乡镇领导和乡镇财务人员变动频繁,新任领导和财务人员对原来的往来账户头不熟悉造成往来款长期挂帐,平时也缺少对往来款项的管理,账务处理时,不按业务内容记账,时而记成单位名称,时而记为单位法人,导致明细账户之间对应关系不明确,入错了户头;甚至有些乡镇的财务人员,在进行往来款项核算时,图简单而未设置到末级明细户头核算,时间一长,使往来账越来越乱,造成账账、账表、账实不符。(三)财务人员与领导沟通不及时,制度执行不力部分乡镇领导放弃原则,把“挂账”当作解决“棘手”问题的灵丹妙药,财务人员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领导不提及,不找事做,从来不主动清理往来款项,使业务处理衔接不上,导致往来款挂账余额越滚越大,就是应收、应付款明细科目出现红字(负数)时也不查清原因;账务处理完了就万事大吉了。三、解决往来款长期挂帐对策及建议针对上述往来款项管理存在的问题,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第2页共4页(一)全面清理债权债务,制定清理核销办法。首先,单位可以采用发函、询证、检查、核对对账单等形式,有针对性的查账、核实债权债务,并对往来款项的性质予以归类。其次,分清债权形成原因,针对不同的往来款项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对于专项资金挂往来账的,要认真清理,该作收入的作收入,该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