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要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已经和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方式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为了解决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要在以下几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二)、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习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这个阶段很重要,也很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方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三)、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工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四)、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五)、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总之,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可以这么说,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今天我们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很好地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当中,合作学习也是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一种互助性的学习。它中间有两个关键的因素,一个是活动的动机,一个是个人的责任。这两个因素可以说在合作学习中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在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都离不开小组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