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真爱自主规则环境中成长》学习心得让幼儿在感恩中成长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然而,我们发现由于感恩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成长途径某市教育局曾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孩子景仰科学家,35%的孩子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孩子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而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孩子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人数的两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按理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予的爱最多。但是,与人们的愿望相反,现实生活中,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更令人担忧的是,拒绝感恩已成为一种道德癌症,让人们对善良变得麻木。重庆XX县区的金有树救了19人的生命,2006年3月他因救人身染重疾,却无一人过问,最后他在绝望中病故,下葬时,19名被救者无一人到场。今年2月,河南濮阳大学生孟瑞鹏一连救起两名落水小姐妹,自己不幸溺水身亡,然而孩子家长怕担责拒不承认被救事实。经调查取证,警方才还原了孟瑞鹏见义勇为的真相。这一件件让人唏嘘不已的事实,无不显示出感恩教育的缺失。上面的数据和事例虽不全是幼儿,但更凸显出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奠基时期,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性格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感恩教育。一、幼儿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第1页共4页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祖辈往往过于宠爱孩子,形成溺爱环境,凡事替孩子包办,家务不让孩子碰。家长给孩子的一切都是无条件给予,从来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而这恰恰养成了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把家长和社会所做的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当然,怎能学会感恩。教育思想的引导也存在问题。现在的媒体对父母的爱大都持一种讴歌的态度,认为是无私的,是不图回报的。有些家长甚至说,我们都有劳保,将来不要小孩负担,虽然说的可能是事实,但却淡化了子女的回报意识。致使许多孩子对家长的辛劳没有感受,对老师的苦口婆心置若罔闻,没有感恩之心。二、对感恩教育本质的思考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潘岳的《关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有“感恩戴德”之意。古代幼童启蒙教材《三字经》有这样的句子:“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义深长。”这个“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世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感恩情结。“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优良的道德文化世代传承,滋润和熏陶着我们的民族。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并非当今中国的独创,而是古今中外教育史上一个成功的经验。比如,每年11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激之心,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能从身边的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己及人。三、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应该铺满着感恩教育,我们要用孩子接受的方式使其耳濡目染。家庭每个成员、幼儿园每位老师对孩子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一致。第2页共4页(一)感恩教育贵在用心在孩子一日生活中,蕴含着很多感恩教育素材和感恩教育契机,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要做孩子生活中的有心人。1.教学活动中的感恩素材。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如“亲尝汤药”、“卧冰求鲤”等。社会活动《夸妈妈》,活动中让孩子讨论用什么方法为妈妈庆祝节日,用怎样的动作和语言使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