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响亮口号!可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专职教师缺少,美术仪器设备缺乏及经费不足等,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实践,传统的教育观念正在被新观念取代,教学内容也在更新,教学策略也在转变,农村小学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尝试使用新的教学理念来转变教学策略,努力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使学生美术的灵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展现,下面谈谈如何利用农村现有条件去丰富农村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一、诱导和激发学习兴趣情境,是美术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师生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怡情养性。创设美术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审美注意的好方法。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殊的审美对象时,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新异的事物,新鲜感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物。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激发创作欲望。如在教学二年级《卡通画》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了卡通朋友米老鼠,由米老鼠带领学生一起参观了卡通王国,认识了许多卡通人物,并通过各种卡通人物与原形的比较掌握了卡通形象的特点。接着是各种作业设计(涂色练习、添画服装、将苹果变成卡通苹果……)米老鼠说:“这些是我的好朋友,我希望它们能加入卡通行列和我做伴,你愿意帮助我实现这个愿望吗?”大多学生都非常乐意帮助米老鼠,抢着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设计,但也有几个学生胆怯了,于是,我就鼓励他们:“米老鼠遇到了麻烦,很需要你们的帮助,老师知道你们也都想帮助他,只是有一点点害怕,没关系,只要努力了,米老鼠一样会谢谢你们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整堂课中,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帮助米老鼠完成心愿的情境之中。二、整合和挖掘现有美术素材。农村小学远离县城,各种教学设施不齐全,进行现代电化教育有困难,但是不能因此置之不管,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以最大的努力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学生的文明健康和谐发展,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美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农村虽然没有城市里的游乐场、公园、少年宫、旅游景点等,但是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红花绿叶,飞鸟游鱼等也不失为我们得之即来的一些素材,我们只需加工整合,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获得审美视觉享受,感受大自然中的美;美丽清新的农村风貌也是一个广阔的素材库,田野溪流、村舍、树木是极好的表现题材和值得发掘的因素;特有的乡俗之趣、千百年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丰富多彩的乡俗文化更能陶冶人的性情,更具有潜在的挖掘价值。从某个角度来讲,农村的教学资源远比城市丰富,农村中美的东西远比城市里多。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教育出一个个艺术家,艺术教育是否成功,不是取决于学生是否把握了绘画技能。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发现美,欣赏美,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能创造美的人才。结合新教材,某些课题在农村无法开展的情况下,充分挖掘本地可挖掘的资源,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美术教育的新路子,利用本地乡土资源:古街道建筑、老房子、山林风光,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我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经常组织学生去操场上或校外上美术课,在一些泥塑课上,我就布置学生从村里的砖窑场里去要一些泥巴来,然后在学校操场的水泥地上上课,那大堆大堆的泥巴,在城市里的孩子绝对是办不到的,我就和他们一起玩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不出书本上的动物,那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做自己熟悉的牛、养、鸭子……做不出瓶我们就做自己喜欢的碗、杯、长城……形式不同,目的一样,效果更好1何乐不为呢?如《材质的美》一课我就带着学生到村子里去找各种材质不同的事物,各种事物的用处,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人们怎样利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美感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在上《生命之源—水》一课时,我也带着相机和学生一起去看村子里的各条小溪、河流。看看人们怎样利用这些河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