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执政经验指导新的执政实践中国共产党在自身的执政实践中,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五大以来的工作,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基本经验,其中也包括党执政多年来的基本经验,并且将其归结为“三个代表”,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三个代表”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集中概括和深刻揭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文化基石;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基石。而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新形势,新问题不断呈现。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经济、文化建设的成就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格局以及政治思潮也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定成为新的执政实践。“三个代表”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党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设学说的新发展,是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的新要求,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新的执政实践,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时还要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不断探索适合现代中国党情、国情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1页共7页第一,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巩固执政的经济基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稳固与否,归根到底由经济基础决定。执政党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执政的经济基石才会不断稳固。年代末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政局相对稳定,执政党地位相对比较稳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国家的执政党抓住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使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增长;而苏联及东欧的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不定,执政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实践中,把某些经济建设的经验教条化,不能及时认识和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济体制缺乏活力,生产力发展缓慢,一些国家的经济甚至还出现负增长。如俄罗斯,从年起,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每年以两位数的幅度持续下降,年累计工业生产下降%,下降%,连年出现财政赤字,有的年份的赤字甚至达到(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的%。由于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卢布大幅度贬值,最终导致政局动荡,直至普京上台之后,遏止了经济下滑,才稳住了局势。经济基础衰弱,必然动摇上层建筑,最后导致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当初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取得执政地位后,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了生产力。党在领导人民运用政权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曲折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我们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当然也要看到,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依然是我们党长期的中心任务。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巩固执政的经济基石,就必须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