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职生教育的主要难题及求解对策杜刚摘要:职业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的劳动素质、缓解国家就业压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中职生教育却存在着成才就业心态扭曲信念缺失、问题学生困扰学校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存在压力大效率低等问题。求解中职生教育难题,既需要科学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切实的教育方式。关键词:中职生教育难题对策中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重任,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对提高全民族的劳动素质、缓解国家就业压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言及中职生教育,大多数家长烦,学校难,没有几个教师对此不头痛。一、中职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难题1.成才就业心态扭曲信念缺失大多数中职生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学习失败者,以失败者的心态接受职业教育由于传统人才观念“学而优则仕”、“分数成人”、“文凭情结”的作祟,学生整日生活在教师和家长“涛声依旧”“山重水复”唠叨与喝斥的氛围中。心理上经受过沉重的打击,家庭对他们感到失望。考试成绩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成才就业的心态受到扭曲。加之社会对中职存在偏见,职业教育一直不被看好,被视为“二等教育”或“三等教育”,部分学生选读中职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心灵上或多或少存在阴影,就很难有学习的热情,精神萎靡不振,有混日子心理,习惯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没有远大的理想,学习目的性不强,自信心不足。2.问题学生困扰学校教育管理中职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被认为是品质较差的学生,厌倦学习生活不愿受学校纪律约束,因年龄偏小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被家长“逼”进了学校。极少数学生在校暴露出行为习惯不良与法纪意识淡薄,好逸恶劳盲目攀比,追求享乐,生活奢侈花钱大手大脚,有聚众过生日、早恋、迷恋网络游戏、打架斗殴、吸烟酗酒、说谎不服管教,甚至顶撞老师等诸多不良习气;有的还讲江湖义气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纠缠在一起,存在暴力倾向。这些问题学生使中职教育管理如履薄冰,背负重压,稍有懈怠即有可能出现校园突发事件。3.课堂教学存在压力大效率低无须讳言,由于僧多粥少,生源匮乏,各职校多采取“零拒绝”规则招生,宽入口,不设限。中职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据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调查,中职入学新生总体处于不及格水平,而且大半处于50分以下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低,多数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目前,中职课堂教学存在着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学生的压力,主要源自于在文化课课堂上“难以忍受”及专业课“黑板上修电器”理论课代替实践课的“死气沉沉”;教师的压力,主要源自于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课堂教学存在压力大效率低。二、中职生教育难题求解的对策学生难教育是教育的尴尬,更是对教育者能力的挑战。中等职业学校是大多数中职生人生中接受学校教育、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劳动技能的“末班1车”,错过这个最佳时期,可能导致终生的遗憾。因此,中职生教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求解中职生教育难题,既需要科学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切实的教育方式。1.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信心中职生教育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矫正被扭曲的成才就业心态。现代社会上岗靠竞争,就业靠技能。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职业教育使学生能就业、有饭碗。温家宝总理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常言道“人往高处走”,学生都有上进成才的愿望。成才的途径多种多样,上大学并非唯一选择,条条道路通罗马。关键是要摆正成才就业心态。时代呼唤技能人才,你有大学文凭,不如我有一技在手。高中生弃考学技术,大学生“回炉”上职校是多元成才理念的回归,更是对职业教育地位的肯定。因此,读中等职业学校,不是悲情的选择,而是预约就业的惊喜和赢得尊严。要培养积极的职业信心。从新生入学伊始,教师要做学生的“心灵对话者”和“职业信心的明灯点亮者”,与学生心灵零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