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一、说教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脚印的形状和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1、教材地位本课是最后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2、教学目标我安排两课时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本目标为第一课时。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本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认识“虫、目”两个偏旁,理解课文。(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3、教学重难点针对本课教学目标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确定本课时的重难点是一致的,即自主识字和朗读体验。二、说教法泰勒说过:教师的责任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依据这一心理特点及教材我拟定了以下教法:1、创设情境法情境教学符合低龄孩子的年龄特征,并能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想象,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条件。上课开始,利用课件播放雪景图,引领孩子进入课1文的学习,让孩子沉浸在下雪的氛围中,把激励与情感带入课堂,做到课伊始,趣即生。2、自主识字阅读法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也是这册教材最后一单元中的主体课文,学生已经能利用平常积累的方法来识字、阅读,在初读课文环节中我采用此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养成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习惯。3、朗读体验法《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知。这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韵文,学生有着极大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初读熟悉课文之后,带上表情把内心对文本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感受朗读的乐趣,不会让学生的朗读束缚在一个框架中,不会让真实美好的感受游离于生硬的朗读技巧中。此外,还有质疑法,分工合作阅读法,在上述教法中,最主要教法是朗读体验法,因为文本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孩子从读中感受、体验。三、说学法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重要,让学生“会学”比“学会”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渗透学法。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朗读体验这一方法,懂得自主识字和与人交流,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阅读、思考、学习。四、说教学流程在学习本课前,我会让学生收集有关雪景的图片,并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布置黑板(黑板上贴满“雪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进入下雪的氛围。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事先我布置学生观察小鸡、小狗、小猫、小鸭等动物的脚印,并把观察到的说一说,这样也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前发给每位同学一张白纸,上课开始,让学生将自己的手掌放在白纸上,并用笔沿着手掌画下来,同桌两个比一比看是否一样?引出小画家这个话题。并一起说我是小画家。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小画家,你们瞧:它们是谁?出示贴图于黑板上。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二)探究新知1、初步读文,自主分层识字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即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又是一种激励手段。要想把课文读得熟、演得好、就要先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出示生字)(1)独立自主解决已认的字学生已经养成一种习惯。对于认识的字,读一读,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表扬自己一下。对于不认识的字先画个“?”,然后再给自己的同桌读一读、比一比,看谁不用老师教认的字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又使学生树立起认字的信心。(2)小组合作解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