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学科综合”问题(案例)【主题阐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这部分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会加入很多其它学科的知识穿插与音乐教学之中,可是往往穿插的知识太多就使音乐课变得没有了教学目标,教学主体不明,“学科综合”位置不端正,教学手段单一,学生也无法获取更多的音乐知识及审美感受。就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以下阐述。【关键词】位置明确目标选择性学生主体手段多样化“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曲,大家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吗?”“看过。”教师听着学生一口同声的回答十分满意,“你们都喜欢当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我喜欢曹操,因为……”;“我喜欢诸葛亮,因为……”;“我喜欢周瑜,因为……”,看着学生发言如此踊跃,教师心里十分开心,“那同学们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吗?”“知道,有‘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学生此起彼伏的回答声让教师感到学生对此内容十分感兴趣,“同学们知道很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但都是从《三国演义》中得知的,但在历史上有些是不存在的,同学们想知道真正的历史情况是怎样的吗?”“想,老师你快说吧。”“好,那现在老师就告诉大家,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有哪些故事,诸葛亮在隆中时,博览群书,并对天下的时局加以分析,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时给予了隆中对,在出山之后刘备并没有直接给他军师的职务,任何头衔都没有。只是……”教师一口气把自己所收集来的一切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告诉了学生,学生都聚精会神的听教师说故事,“说完了故事,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由明朝杨慎所作的《临江仙》创作的片头曲。”说完教师播放录音。不一会音乐结束了,铃声也在此想起。“刚刚我们听到了三国中诸葛亮的故事,也欣赏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下课。以上教学片断中所表现的,正是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过多的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学科综1合”,使音乐课“变形”了。通过上面的片断不难看出,为了提高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内容的兴趣,教师做了很多准备,为了抓住学生的兴趣,他把所准备的一切内容一口气说完了,可是音乐教学中需要欣赏的内容,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听一下就算完了,学生在欣赏的当中并没有获得有关方面的音乐知识。许多的音乐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学目标,只要和教授的音乐内容有关的其它知识,哪怕是间接有关联的,他都告诉学生,因此本节课最后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偏离原先定下的目标,造成原先的目标没达到,现有的目标不需要。因此,教学目标一旦确定应该贯穿于你教学的整个过程,并且在知识拓展的时候要围绕“音乐”来拓展,综合有“度”,把握住合理综合的契机点进行课堂设计,使学生从中体验美的享受。面对音乐教学中的这一现象,音乐教师该如何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科综合”的度?该如何利用这个度把更多的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这些都是横在许多音乐教师面前辄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摆正“学科综合”的位置。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强调音乐知识的讲解和音乐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对音乐失去了兴趣。运用“学科综合”可以使学生对本学科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趣,有利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并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教授的内容。但是“学科综合”在教学当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只作为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而像上面的案例当中过多的讲解其它的知识,虽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却让音乐课变成了历史课,使整个教学内容没有了主次之分。摆正“学科综合”的位置是教师教授音乐欣赏课第一需要考虑的问题。二、把握教学时间,明确教学目标,有选择的进行知识穿插。教师在上课前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把握每个内容教授的时间,而不能因某一内容上花费太多时间,而耽误其它内容的教授。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标,在需要利用其它学科内容做辅助时,尽可能选择典型合理的,而不是把所有和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漫无目的,发散2性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