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樊丽芳《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夕,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文章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我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作适当点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交流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体会到的内容,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归纳。上这节课,我自认为设计的教学环节与实施得比较满意的有:㈠情境导入。1.简单复习旧知,说说“给”的多音读法,并组词,提到“给予”,了解“给予”是什么意思。2、说说生活中的快乐体验,从“快乐”一词去着手,让学生说说自己快乐的经历,很多学生谈到“过生日,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红包,可以买新衣服”;“六一儿童节,也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得到老师的表扬,会感到很快乐”“考试得了高分,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称赞”……我抓住他们回答中的“得到”说“得到确实是让人快乐的”,立刻过渡到:“得到”是快乐的,那么“给予”也能使人感受到快乐吗?如果是,那么有是为什么而快乐呢?(板书课题,在后面加上“?”。)看看今天学习的课文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回答。㈡自主学习。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课文,充分地读书、思考,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㈢合作学习。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有感情的读读,并说说为什么而感动。同时,我能够深入到小组中倾听、了解,参与学生的学习。㈣整体回归。当学生悟出给予的快乐之后,我和学生一起回到课题,把课题后的“?”擦掉,圆满结束学习任务。在这节课中,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最明显的是以下几点:1、挖掘教材的深度不够,对文中的重点句段的理解,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不灵活,显得比较呆板和枯燥。2、没有能够照顾到学生的学龄特点,设计的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不合实际。不如:品读的文句设计得太多,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实施,所以只能泛泛而谈,走马观花式的过场。结果不仅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到位,而且课文的重难点在整节课中都没有体现出来,就更说不上去突破了。3、随堂教学的机智还很欠缺。由于以上两点把握得不好,所以在时间上安排得很不妥当。特别是在合作学习的环节拖得太久,因此也没有小组代表汇报的时间了。当我发现时间已经不够用,所以原本设计的这个环节被迫临时取消,但是还是没法扭转糟糕的局面,再后来,课堂演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了。4、拓展的环节少了,语文要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运用。应该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事体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些不足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