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践行“诚信”与“友善”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指引和帮助国家和社会正确发展以及人们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当今社会诚信和友善的践行却面临许多问题,当代大学生应当深刻理解诚信友善的内涵与意义,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诚信与友善,才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践行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阐述和概括。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意义每一个社会都需要其能赖以支撑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以此来指引和帮助国家和社会的正确发展以及人们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我国,通过社会主义意志形态的确立以及对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此开始了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关注。之后经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如今概括凝练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稳步进行以及个人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灵魂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主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价值诉求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要求,是在否定不完美的基本主义现实社会之后对一种更人道、更平等、更自由的合理社会的理想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兼职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第1页共6页部分,是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全面阐述和总结了对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公民个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实现的目标准则和方向。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层面,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最高价值,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理所当然是我们应当遵循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中,是社会主义价值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关键,是实现繁荣和谐、民主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1、诚信的内涵和意义“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诚”是指道德主体内在的一种品质、信念,即所谓“内诚于心”。“诚”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等。“信”则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或社会整体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及其价值指向,即所谓“外信于人”。“信”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然诺,言行一致。“诚”、“信”合起来使用,则有诚实守信、表里如一、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相统一的丰富内涵。诚信是对社会中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诚信广泛作用于各个行业,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主要包括:政治诚信、经济诚信、思想文化诚信和人际交往的诚信等等,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政治诚信不仅涉及个人的权益,上升到整体层面,还影响社会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自古我国众多的思想家就对政治诚信建设问题十分重视。如论语中的“君子不重,则不威”,“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可见政治诚信建设在我国有很深厚的历史根基。在现代政治领域内,政府及机关工作人员的诚信与否直接影响着行政活动的第2页共6页效力和效果。在经济领域中,诚信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和作用,经济以交易为基础,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与人、人与集团、集团与集团的相互往来更为频繁,正是着眼于交易往来的密切和频繁,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