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原发期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第26-39页经济学报二○一五年第一期转型与发展82对中美综合国力的评估(1990—2013年)胡鞍钢郑云峰高宇宁摘要:综合国力就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综合的、实际的能力,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中国与美国在过去20多年间,特别是过去十几年间,综合国力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是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实力基础。通过选择可量化、可比较、可检验的指标,计算1990年至2013年间中国和美国八大类国家战略资源以及综合国力占世界比重,可对中美关系两国综合实力作出评估。计算结果显示,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并与世界最强大、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之间的相对差距迅速缩小。中国要把握崛起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赢得战略优势和主动,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富民目标”,综合国力再迈上一个新台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另外,中国在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方面仍然有很大空间、很大潜力。当然我们也应承认,中国在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均指标方面,同美国仍有较大差距。关键词:中国;美国;综合国力;相对差距作者简介: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084);郑云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高宇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一、研究背景:中美关系及实力变化2013年3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雅各布·卢时,再次提出“共同努力构建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这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为什么此时中国领导人提出这一基本思路?中美两国关系背后的实力基础发生了哪些变化?这需要我们更加专业化地提供国情研究与世情研究,特别是中美两国的综合国力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才可以“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我们认为,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中美综合国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既出乎于美国方面(如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历次报告的评估和预测,也好于我们先前的中美综合国力评估。这就需要对中美综合国力进行定量研究、动态研究和跟踪研究,不仅要超越对方,还要突破自我。本文以综合国力为分析框架,选择可量化、可比较、可检验的指标,计算1990年至2013年间中国和美国八大类国家战略资源以及综合国力占世界比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美国综合国力的相对差距发生巨大变化,从1990年的4.32倍缩小到2013年的0.98倍,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综合国力国。这远比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自我评估更专业、更客观得多。这也告诉我们:在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方面,我们的战略优势越来越明显,我们的主动权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自我矮化、盲目迷信美国的心理,从容地与美国方面打交道,在创造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的战略机遇期大有智慧,大有作为,大有希望。书胡鞍钢郑云峰高宇宁对中美综合国力的评估︵1990—2013年︶92本文分为七个部分、一个附录:第一部分是研究中美综合国力的现实背景,即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已经大大不同于1990年和2000年两国综合国力极不对称的背景。第二部分介绍了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对中美综合国力评估的结果,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判断的。第三部分介绍评估综合国力的分析框架,将综合国力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之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国家战略资源是其核心组成因素和物质基础。”由此确定八大类战略资源和17个量化指标,构建了综合国力的基本方程。第四部分介绍我们关于中美综合国力评估的动态研究结果:过去20多年,中国属于综合国力上升国,即“走上坡路”,而美国属于综合国力下降国,即“走下坡路”。第五部分从八大类战略资源更加细化地分析中美双方的优势、劣势以及动态变化情况。第六部分就如何提高中国综合国力提出了战略思路和建议。第七部分对全文做一小结,进一步说明在国际竞争大背景下,“实力是硬道理”,特别是“综合国力才是硬道理”。最后列出附表,即八大类战略资源的各项指标及计算数据,共计9个表,列出了更详细的信息。二、美国对中美综合国力的评估以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为例,2004年12月其发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