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文言实词推断课件•推断方法contents•实词分类•常见实词目录•推断技巧•推断实例分析•总结与反思01推断方法依形定词法总结词根据字形结构推断词义详细描述文言文中很多实词的词义可以通过其组成的字形结构进行推断。例如,可以根据偏旁部首、字形特点等推断出实词的词义范围。例句如“振长策”中的“振”,其字形结构为“扌+辰”,可以推断其意为“挥动、振奋”。语法推断法总结词01根据语法结构推断词义详细描述02语法推断法是根据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来判断实词的词义。例如,可以根据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前后搭配等来判断其词性及词义。例句03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在句子中作动词,意为“游泳”。结构推断法总结词根据上下文结构推断词义详细描述结构推断法是根据上下文之间的结构关系来推断实词的词义。例如,可以根据上下句之间的并列、因果等关系来判断实词的词义。例句如“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中的“不过”,根据上下句的并列关系,可以推断其意为“仅仅”。依境定词法总结词根据语境确定词义详细描述依境定词法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确定实词的词义。例如,可以根据文中的叙述、描写等来推断实词的特定含义。例句如“每闻鼓角声,则应声而舞”中的“应声而舞”,根据语境可以推断其意为“随着声音起舞”。02实词分类名词01020304天文名词地理名词人物名词事物名词日、月、星、云、雨、风、霜、山、河、海、疆域、都市、乡君主、官吏、贤人、侠客等。礼乐、诗书、饮食、钱财等。雪等。村、道路等。动词行动动词心理动词行、走、跑、跳、视、听、言等。思、想、爱、恨等。变化动词使役动词生、死、变化、出现等。使、令、教等。形容词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高、低、远、近等。快、慢、好、坏等。情态形容词外貌形容词安详、雄壮等。红、绿、方圆等。数词与量词数词一至万,亿等。量词个、只、斤、亩等。虚词副词介词很、非常、特别等。于、以等。连词助词与、及等。着、了等。03常见实词常见古今异义词01020304古代“行李”指出行的人古代“感激”指深深的感谢古代“妻子”指妻子和儿女古代“走”指跑常见通假字010204“属”通“嘱”,嘱咐“禽”通“擒”,捕捉“卒”通“猝”,突然“邪”通“耶”,吗03常见一词多义“因”既可表示“于是、就”,也可表示“凭借、趁着”“而”既可表示“你、你的”,也可表示“我、我的”“之”既可表示“他、他们”,也可表示“的、的”“以”既可表示“用、使用”,也可表示“认为、以为”04推断技巧借助字形推断总结词利用汉字的构造和演变特点推断实词含义。详细描述文言文中有些汉字的构造和演变历史比较特殊,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推断实词的含义。例如,有些汉字是由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意义和实词的含义有密切关系;有些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形变或义变,也可以用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借助语法结构推断总结词根据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推断实词的词性或语法功能。详细描述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比较特殊,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实词在句中的位置来推断实词的词性或语法功能。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实词前后有哪些词性、实词与哪些词有搭配关系、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等来推断其词性或语法功能。借助上下文语境推断总结词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的含义和用法。详细描述文言文的语境对理解实词的含义和用法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中其他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上下文的情感色彩等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同时,还可以借助古代文化背景、史实、典故等来帮助推断。05推断实例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推断实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古代国君自称的谦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凶:指荒年、歉收,作名词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加:增加,作动词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察:考察、研究,作动词《劝学》推断实例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终了,作动词吾尝跂予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跂:站立、企及,作动词0102030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一会儿,作名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舍:放弃、停止,作动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