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反思《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着眼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动身,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第1页共13页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重在培育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的爱好,培育学生的统计意识。在进行了《数据的分段整理》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争在设计中体现以下几点:1.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动身“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因此,我在引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生活中常见的话题——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较好地激发学习爱好。虽然在此以前,学生不知道如何分段整理。但借助这一情景,学生感受到了分段的必要,并尝试分段,不由自主地参加到统计活动中来。让同学们感到特别亲切,具有深厚的生第2页共13页活气息,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2.数学活动化,让学生参加统计的全过程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表格、分析数据。在课中,我让学生在读一读、分一分、填一填、想一想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验学问,体验学问的形式过程,才能把新学问纳入原有相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学问。活动中,我还依据同学们的已有阅历整理信息,组织同学们探讨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老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第3页共13页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节课,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绽开思维:如你能一眼看出污染指数最高的是多少?最少呢?根据这个标准,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怎样知道统计的对不对等等。组织学生共同沟通想方法,让学生根据想出来的方法去统计。这样,方法是学生自己想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验的。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对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我针对学生的看法适时加以引导,他们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发展了思维。第4页共13页本节课中,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原有相识水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括实际动身,丰富统计的内容,强化统计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和驾驭初步统计学问、方法和思想,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同时也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老师的教学状态不佳;老师对学生整理的方法示范不到位;课堂上的评价激励语言不够;新知告知的较多,引和导不够,学生探究的空间太少。《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反思2第5页共13页昨天,听了何远老师的课,本人从中学到了许多许多,但有些地方还是让我觉得可以商榷一下,并且归纳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1、板书的完整性问题:整个板书简洁明白,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但我觉得标题有改善的余地,我觉得课题可以改成“统计――分段整理数据”,何老师板书了“分段整理数据,”这样不太能让学生明确分段整理数据是统计中的一种方法。2、汇报缺反馈问题: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汇报他们整理数据的方法,然后希望通过设问“哪一种方法更利于我们整理数据?”来达到学生明确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第6页共13页但是何老师没有把学生完成的记录单的其它记录方法用展板展示,学生没能对比几种记录方法的记录单,所以不能干脆说出哪一种方法更好。3、情境创设问题:何老师以学校鼓号队要添置服装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这个设计特别不错,并能激发学生的爱好,同时延长到下一个环节,达到特别志向的效果。但有点要提的是这个情境假如在教学的最终环节再点拨一下的话,就会起到呼应引入的环节,这样的一节课会更加完备,也让学生有一种学有所用的感觉。4、重点突出问题:在最终揭题这个环节,让学生回忆我们今日第7页共13页为了解决添置服装问题,经验了统计过程,老师出示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分析数据。”但在这个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