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点明了上好略读课文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就课标的这一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一些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经验:一、教师首先要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一〉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课上,教师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然教师也可以适时、适当地指导学生把精读课文的方法有机融合在略读课文的阅读教学当中。〈二〉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应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三〉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文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二、教师要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要区分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就要确切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既不搞过细剖析,也不作随意教学,要确立略读课文教学的明确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学中尤其要认识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立足提示,课堂结构求简。课堂结构求简已成为教学的趋势。略读课文的“略”要求略读课堂结构简约,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大块的时间与空间。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更好地发挥略读课文的迁移功能。其次,教师要找准重点,课堂指导求精。略读课文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任其自流和过度放手不能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不能从阅读方面得到很大的获益。但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指导:略读的“略”,不能对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学生对所读材料能大体了解,在某些方面有所收获即可;略读的“略”,不要花费很多时间,一般只需一课时完成。所以教师需走出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的误区,要抓住重点,课中指导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一般来说,单元的重点是显性的,单元学习导语和略读课文提示一目了然,而文章的重点和个性是隐性的,这一点需教师善于思考,挖掘和利用。三、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教师应放手学生,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进行阅读感悟的范文,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灵活设计,有所创新。教师应敢于放手学生,解开束缚学生发展的绳索,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把读书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感悟。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从独立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而且,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也是略读课文学习的一个最重要学习方式,课堂上应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读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下到学生中,倾听学生的交流,并对学生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四、“读”占鳌头,以“读”促“悟”,培养学生的个性。略读教学应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但是,读也应掌握读的方法,把握好“读”的“度”。教师应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且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段进行多层次、多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