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伴你一生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如果没有好的习惯,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小学阶段到底应该养成哪些学习习惯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细心观察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一个人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如果孩子养成了认真观察的习惯,他会发现:同样一棵树,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变化;春天和秋天的果园、菜园、果园景色是截然不同的;干净整洁的校园、美丽的花草和默默无闻、衣着朴素的老校工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同一件事,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老师在一旁适当加以引导、提醒、鼓励,使孩子们尝到甜头,他们一定会越来越有兴趣。长此以往,孩子们一定受益匪浅。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不就是从观察苹果落地开始的吗?二、广泛阅读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因此,我们要不断挑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三、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强过最强的记忆”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培养孩子们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圈、点、勾、画开始培养,再到简单的摘抄,再到随便写点感受,写篇日记、随笔。循序渐进、集腋成裘。“万丈高楼平地起。”最好的文章不也是从一个好词、一个佳句慢慢组合起来的吗?四、提前预习和定期复习的习惯预习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使原本已学过的知识被遗忘。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由新变旧的知识进行巩固,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这个复习的过程,不仅仅让人只是被动而简单地巩固记忆,还能从再学习中,经二次,甚至三次、多次的私利学习,获得第一次、第二次即前面的复习中未曾学到或者未理解、理解不深的新知识。这就是“温故而知新”。一些记性好的同学,就是因为能经常众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则影响终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智力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李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