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系-促助力连心桥》学习后感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极其重要的条件。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水平,必然影响着学生成长的状况。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班主任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要搞好与家长的联系,学会与家长合作,才能提高教育效果。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您合作,有效的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班主任应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一、提高自身素质,取得家长支持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具有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的老师,无疑是人们心中的丰碑,会引起人们的爱戴,在行动上得到支持和拥护。因而,班主任老师要树立起形象,才能深受家长欢迎。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动之以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促使家长引起共鸣,愿意主动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二、尊重家长意见,建立良好关系教师与家长频频接触,由于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家长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教育的方法也不同,班主任老师在同学生家长交往中,要尊重家长,才能建立良好关系。1、克服互相埋怨情绪。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教师与家长间易互相埋怨,一方怨老师不会教,一方怨家长不会养。这样,导致双方产生对立情绪。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防止只“揭短”“告状”的现象。2、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往往对喜欢的学生大力表扬而对一些不称心的学生指责有加,在家长面前大力批评,好事没一份,坏事份份有。这样,导致家长感情受到了伤害,迁怒于孩子结果造成学生家长怕见老师,于是影响了家校的联系。因此,在与家长交往中,教师要客观对待学生的错误,以商量的口气与家长共商教育方法。3、正确评价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接触,往往离不开评论学生。这时,首先要了解家长的道德修养水平,先请家长谈学生在家的表现,随后班主任才谈学生在校表现,这样避免家长由于学生在校出现问题产生心理压力,搞僵关系。其次要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不能好的都好,坏的全坏。应让家长听到教师的肺腑之言,使其产生与班主任共同教育学生的愿望。三、共商育人方法,实现家校合作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倾向,往往受个人思想认识所限制,造成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家长在教育思想,对学生的要求上有时会不一致。这时,班主任老师在耐心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应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使班主任与家长形成共识。现在普遍家庭子女少,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长大做有用之才;一方面又过于溺爱。许多家长又缺乏教育常识,不能很好地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交往中,要适当地针对学生的实际为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教育方法,而不是简单的“蛋糕”“棍棒”教育。使家长能出色完成“为人父母”和“为人之师”的双重任务,真真正正地当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同学校一起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通过本案例的学习,我感到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爱岗敬业,其次要对教育工作有种不断探索的精神班主任要去努力赢得更多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要注意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而且,家校合作的水平也要不断的向更高的阶段发展。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初级阶段是信息分享阶段,为班主任或家长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双方工作做得更好。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也要注重协调与配合,即制定明确的目标,当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家长与班主任一起配合来工作。在分享信息和协作阶段的基础上也要发展共事双赢,即共同制定目标、参与活动、共享资源,分享成果,是班主任与家长合作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总之,班主任是连结、协调家校关系的纽带,同家长的交往是班主任工作中不能轻视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应学会与家长合作,才能共同教育好学生,完成各项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