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和孩子们的故事作者姓名:喻娅工作单位:周至县二曲镇八一小学区县:周至县联系电话:13572008111邮政编码:710400我和孩子们的故事教育叙事小学品德与社会待优生的转化能让一两名待优生在班级中真正有所提高,养成一些好习惯实非易事,需要我们认真的观察、分析、谈心、鼓励,并付出长期而艰辛的努力,而待优生的提高应从一些细小环节抓起,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碰撞,让我们的爱伴随他们成长。今年我带的是四年级三个班的品德与社会课,兼任着四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品德与社会课本身就注重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记得开学初,我们班的李文涛聪明、活泼,长得很文气的一个男孩,对班级的事很淡漠,纪律也很差。上课静不下来,不是与周围同学说话、要不拿其他同学的书或笔、课堂上乱跑、一会突然冒出几句话,一会儿又大笑,叹气,刚开始把我还吓了好几次。课堂上的活动、作业与他好像无关,甚至还勒索、威胁高年级同学。有一次,我上品德课的时候,他不停地重复我说过的话,怎样面对烦恼,我先用眼神提醒了他两次,随后走到他桌子旁边对他说:“听一听,同学们都是怎样说的”,没过两分钟,老毛病又犯了,而且纪律性越来越差,我生气了,让他站了起来,他故意拿腿把板凳蹭的不停地响。我心里想,这样不行,先让他站到门口去,下课找他谈,可没过几分钟,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同学都笑着不停地朝门口看。我很惊讶,往那里望了一眼,我发现他竟然开心地在那里转圈,跳舞。下课后,我深刻地反思着,虽然和他已经谈了好些次话,批评、鼓励、家访等方法都试过了,就是没效果。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他现在这样?之后,他成了我认真观察的对象,一是上课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二是在平时值班、发营养餐、检查转的时候,其他老师的课堂也特别的关注他;三是与熟悉他的老师和学生交流,发现他的变化与家庭和生长环境密不可分,之前可乖巧的一个孩子,大家都很喜欢他。他6岁半时父母离异后,跟着爷爷奶奶一起过。爷爷奶奶觉得他可怜,对他过分溺爱。一年级放学回家后,把电视看到10点,没写作业,爸爸一叫他写作业,他就上厕所…父母张嘴一说他,爷爷奶奶就护,甚至还经常说他爸爸,孩子看会电视咋了?作业没写完,明天早上起早点写,不就行啦,你们管得好为啥不管。所以就造就了他现在自由、散漫、目中无人,自以为事,什么话也听不进去的坏习惯,以至于教过他的老师对他都放弃了。找到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这次我改变了方法,我不以老师的身份与他谈话,而是以他朋友的身份与他谈心、诉家常。我对他说:“我想与你做朋友,我们之间可以谈谈心,什么都可以说的,你愿意吗?”他惊讶地张大了眼睛望着我,犹豫了一会后对我点了点头,说了一句:“好”。然后我就耐心的问他:“你喜欢干什么,长大了有什么理想吗?”他很兴奋地说:“他喜欢自己将旧玩具进行拆装组合成新玩具,长大了想搞一些科技发明”。我赶紧肯定他的想法,让他下来把他改装好的玩具带来让我看看。并问他“你的理想很适合你,那你准备怎么实现呢?他很茫然,从来都没有想过,我让他结合我们课本内容,那些同学是怎样达到目标的?要如何做?他沉默5分钟后对我说:“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对他笑了,说:“其实老师很喜欢你这种活泼、率直、爽朗的性格,老师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下来他下午第一节课表现的整体不错,上课能静下心听讲,我及时鼓励、表扬他,课堂上叫他发作业,去学校领东西也叫上他。第二节课坚持不住时,我及时用眼神提醒他。到第二天第二节课他实在坚持不住了,老毛病又犯了,上课又开始捣乱,我看了看他,没有做声。午饭后,把他叫到我办公室后,只是干我的事。他终于忍不住了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是我不对,这种事情以后不会发生了。我看了他好一会,对他说:“我相信你,养成好的习惯确实不容易”。第三天课三上了半节课时,他又故意拿同桌谭露的书转圈,我看了他一眼,没有理会,他把谭露的书放回去了。快下课时,又不安分了。这次,我一直等到第二个周才找他谈话,当时他的心情明显不好。我什么都没说,送给了他一艘可拆卸的军舰模型,他很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