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验为基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甘一峰通过实验获得实践经验即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可以为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供事实根据,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深刻的感性认识。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的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强调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的方法,逐步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科学的态度与习惯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一、实验教学是初中阶段物理教学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实验教学的任务: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用趣味直观的分组实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教师用现象清楚、效果明显的趣味实验创设直观感知的教学情境,常使学生积极思考,悟性顿起,达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和谐的统一,例如初三物理讲电和磁这一章时,让学生利用实验中的器材,能够通过直观的实验来直接体会磁的南北极和磁的性质,以及电和磁的关系,这几项实验没有什么危险,可适当让学生参与设计实验。这要比教师单独用“口述”肯定要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教学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二、增加由浅入深的随堂实验,解决抽象的难点概念,体现具体和抽象的统一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一些难点,可通过物理实验器材来增加,由浅入深具有启发性的随堂实验来说明哪些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例如,讲“大气压”这一概念时由于大气压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使学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教材化难为易。可以采用如下几个由浅入深的实验:首先,做教材上的一个“覆杯留水”的演示实验,但有些同学认为由水的粘性把纸粘住了,可再做一个“细管水留”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确信了大气压的存在,但对于大气压的方向有些同学可能还存有疑问,可要求学生用小小“橡皮帽”吸起大玻璃块的实验来说明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而且大气压压力很大几个实验一步步把教学内容引向深入,先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认识,再到具体抽象,使学生对大气压有深刻的认识。另外,在课下可安排同几个小制作或者小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三、改变教师包办,让学生多动手实验,突出“导”与“学”的统一传统的演示实验,往往是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十分被动,对于演示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现象不做深刻理解,懒于动脑,机械地思考。而初中物理新课程的要求改变了这一现象,而能让学生更多地动手操作实验,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实验时教师在旁指导点拨,台下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此教师应该经常创造条件把有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有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学生边学边实验,主动地去做,然后得出结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有效地培养了实验的能力,如“欧姆定律”实验中学生演示实验操作得出数据后,通过教师的提示、提问,学生很能快能总结出“欧姆定律”的内涵,使这堂课学生积极性高,气氛活跃,效果好。四、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针对一些抽象性、复杂性的课题,有计划地精选和设计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组织实验练习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如学生学习了“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有关知识后,虽然会熟背公式,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时,电流表、电压表读数,怎样变化这一类问题,有的学生不会进行确切分析,还有初中物理的短接问题,电压表与电灯串联后接在电路中,是否有读数,更是难以理解,经常出错。这类问题教师如果只是从理论到理论抽象地分析和论述,学生难于真正理解,为了较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中上述难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动思结合,真正理解结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五、有计划地把实验活动与复习工作结合,提高复习效果传统的复习,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