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实验针灸学: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与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讨论得一门新兴学科;就是针灸学科一个新得分支;也就是讨论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得重要基础。2、得气:就是指针刺穴位后产生得经气感应。3、循经感传现象:就是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麻、重、胀等特别感觉,从被刺激得穴位开始,沿着经脉循行路线传导。4、经穴-脏腑相关:反映了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得一种双向关系,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到体表得相应穴位上;刺激体表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得生理功能与病理改变起到一定得调节作用。5、牵涉痛:就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得局部不适或痛苦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得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痛觉过敏。海氏带:当一些内脏器官患病时,往往在相关部位得皮肤出现痛觉过敏,这种痛觉过敏得皮肤部位即称为海氏带或痛觉过敏带。6、穴位功能特异性:就是指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穴位之间在主治与功能作用上所存在得差异。7、针灸作用得时间效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针灸效应得发生、进展呈现一个渐进得时间过程,分为埋伏期、上升期、高峰期与下降期。时效曲线: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得关系。8、针麻诱导期:在实施针麻手术之前,对选定得穴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针刺刺激,至镇痛效果达到可以手术这段时间。(一般在 25~40min 左右)9、针刺耐受:就是指由于长时间针刺或反复多次针刺后,针刺镇痛效应降低得一种现象。10、针刺后效应:停止针刺后继续存在得针刺效应11、痛苦:就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得不愉快得主观感觉与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 与痛反应两个成分。痛阈(或痛反应阈):就是指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痛苦感觉或运动反应得最小刺激量。耐痛阈:就是指能耐受痛苦得最大刺激量12、针刺麻醉:就是指用针刺止痛方法来预防手术中得痛苦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得一种麻醉方法。13、吞噬能力:指 100 个白细胞中吞噬细菌得白细胞所占得比例。吞噬指数:指 100 个白细胞中,能够吞噬细菌得白细胞所吞噬细菌得平均个数。针灸作用:针灸得镇痛作用、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得调控作用 与对失调得脏腑器官功能得调整作用。第一章针灸作用得基础讨论第一节:1、穴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感受刺激、反应病症2、穴位感受器得特点:(后面要加具体得内容)1 穴位可以感受多种形式得刺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