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的问题神岗第二中学化学朱灼辉摘要;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初中课本有大量的实验,按实验的作用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随堂实验,本文从这三个方面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作了简要阐述。关键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化学实验是有目的使化学现象简单化、明晰化,通过师生的观察研究,从而分析、归纳出化学概念、规律和原理,通过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世界观。因而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有些地方是值得注意的。一、在演示实验中的注意问题(一)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在演示实验前,教师应当讲清楚实验明的是什么,为了得到什么结论,实验中有哪些具体要求,重点观察的现象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能抓住主要现象,清晰思考的方向,激发起观察实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例如,镁条燃烧时,学生常注意到耀眼的白光,而忽略生成物的颜色;铁丝燃烧实验中,只注意到火星四射,而忽略放出的热使黑色的Fe3O4变红色,对于理解集气瓶内剩少量的水产生困难。(二)现象明显、装置合理:实验现象明显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一方面为分析和归纳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为了保证实验现象的明显,教师应在课前进行预试,对在预试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克服;如加热5%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中,放出的氧气不多,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若改用30%的H2O2制O2,虽然放出的O2有所增加,但水蒸气太多,又影响带火星木条的复燃。对于确实要做,而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采取空白实验进行对比或随堂实验,如碱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对于有些实验中的药品易受温度、湿度、混合比例等因素影响的应预先准备,如用碳还原CuO;对于装置复杂、操作困难的应想办法进行简化,如检验CO的化性的实验中,可预先收集几瓶气体,然后(1)通过直接在集气瓶口点燃CO检验可燃性(2)将一片铜片加热后马上放放集气瓶中检验还原性,这样就避免使用通风橱、玻璃管、铁架台等装置;又如使红磷在热水中点燃的实验,有些老师边制边用,使相当部份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O2的反应装置上,影响教学效果。(三)操作规范、面向学生: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模范,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时刻都感染着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如上课前,教师应将仪器、药品合理分布、整齐美观,对于细微的操作不可马虎了事,如手拿试管加热、手拿固体药品、乱甩有余液的试管、乱扔火柴梗、甚至于忘记带火柴和仪器,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对于实验现象不是十分明显,应增加容器和药品的量,另外在演示过程中,不要让仪器、动作挡住学生的视线,尽量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四)掌握时间、确保效果:做演示实验只是完成其中一部分的教学任务,若演示实验拖长了时间,势必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思路会打断。所以教师应周密计划,充分准备,掌握时间,不要被一些小节影响整堂课,例如:漏拿火柴、仪器、试剂,使用一些已失效的药品(久置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酒精因挥发而无法点燃等。对于实验时间确实有些长,应在其中穿插一些问题,讲解一些重点操作。(五)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教师在实验中除了明确实验目的,抓观察重点,还应及时对一些细微现象加以启发,学生根据观察的现象去推理结论。如检查装置气密性,当松开手时,为什么导管内的水柱会上升一段距离?;加以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推断出是试管内的空气遇冷收缩引起的,进而扩展到(1)在高锰酸钾制氧气结束后,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2)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的成份,烧杯里的水为什么会倒吸入集气瓶。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气体后,使气球膨胀的实验中,启发学生思维“膨胀”的原因,进而启发学生学生若瓶内的气体增加的话,扁了的气球又会怎么样?然后再理解气体溶于水时产生的喷泉实验。学生学习化学常觉得知识点“散”,实验是易懂难记,其根本原因在于不能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