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二、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森林资源清查和人口普查都是调查。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目的:排出偶然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更准确。(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寄生、合作关系等。3、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4、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5、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7、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8、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P37图2-1二、显微镜的使用1、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低倍镜大光圈,明亮的圆形视野);观察;清洁收镜。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物像偏哪个方向,我们就把玻片往哪个方向移动。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高倍暗视野小数目少物像大低倍亮视野大数目多物像小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装片、涂片。三、观察植物细胞。1、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擦、滴(清水)、撕、展、盖、染(碘液)、吸。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细胞核液泡细胞质目镜短的倍数大,物镜长的倍数大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擦、滴(生理盐水)、取、涂、盖、染(碘液)、吸。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