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要求:1.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请记住:任何鉴赏题的答案中应该有适度的引号。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步骤一),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步骤二),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步骤三)。1、意意意意意一、意象是指诗歌当中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象即诗中的形象,包含人物的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与物。意,就是诗人的情思。二、意境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情感,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成的画面般的艺术境界。简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意境的构成要素:情与景。“”用李商隐的蓝田玉暖日升烟来形容意象与意境的话,如果意象是日,那么意境就是日出之后弥漫于天地间的融融暖意;如果意象是玉,意境就是出产美玉的蓝田上空那依稀涌动的祥瑞之烟。如果意象是星星,意境就是茫茫夜空;如果意象是那条天河,意境就是荡漾着天河波光和水声的无限苍穹。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如果意象是铁丝网、、警棍、,、,意境即白色恐意境即白色恐怖。怖。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例: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意象:意境: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例】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意象:意境:小楼深巷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春雨杏花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等。繁复一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