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史记》读后感《史记》读后感(15篇)当细致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共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想必很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苦恼吧,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史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史记》读后感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看到这句话,大家确定会想到第1页共46页两个字——《史记》。没错,今年暑假,我就品读了这部辉煌的历史巨著。《史记》这部书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发生的史事,是我国的第一部记传体史书。它逐一记述了夏、商、周、秦的兴盛和衰败的缘由堪称一本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史记》的作者是西汉闻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父亲的熏陶下,他20岁就起先游历全国,收集素材。在他47岁时,他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腐刑。出狱后,司马迁忍辱负重,花了20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史记》,完成了他父亲的第2页共46页遗愿,也最终名垂于青史。品读全书,我心中百感交集。我笑烽火戏诸侯的幽王,我憎骄奢淫逸的纣王,我赞爱国、执着的苏武,我颂敢于自荐的毛遂,我敬潜心钻研道德学问的老子……在我心中,”英雄“这个字眼不谁都能配得上的,而在这本书中我就找到了许多名副其实的大英雄,项羽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鸿门宴时放走了自己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刘邦,在告辞了虞姬之后,他突围失败,被困在了东城,也损失了700余人,到了乌江,一位亭长让他渡船前去江东称个王,但是项羽婉言拒绝,并把他的乌骓马赠于亭第3页共46页长,然后,他让仅剩的二十多人拿着短刀,跟汉军打肉搏战,在杀了几百名汉军之后,拔剑在乌江自刎。像这样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史记》中还有许多许多,看了之后,让我仿佛徜徉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细细品尝着每一个历史故事我仿佛望见了太史公在昏暗的光下,时而奋笔疾书,时而若有所思……《史记》读后感2捧起《史记》,动魄惊心;放下《史记》感慨万千……《史记》记载了3500多年的历史,上至古时代时传闻的皇帝时第4页共46页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作者司马迁妙笔生花,再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故事。书中很多人物的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如:苏武牧羊的爱国与执着;张赛出访的坚毅与无畏;陈胜举兵的大义与凛然……在《史记》中我最喜爱的片段就是《项羽本纪》。《项羽本纪》中的项羽在走到绝路时,还能为骑士表演突围、斩将、夺旗,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是弥足宝贵的。但最令我感动的还是项羽在与爱妾虞姬诀别时,一遍又一遍的慷慨悲歌、泪流不止。在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还有着这样的儿女情长,在我看来,这正是一个英雄最必不行少的东第5页共46页西——情义。说到情义,那肯定少不了伯牙和钟子期。他俩的情义可谓是家喻户晓,令人艳羡。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情义的名言,比如宋代王安石:人生乐在相知心。还有唐代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可见情意是多么的重要。历代文人对《史记》都有着很高的评价。鲁迅称他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足以体现他在历史文坛的地位。且史记还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用纪传的形式记录了西汉武帝前的各色历史事务,变更了如《春秋》等编年体格式记叙方式,开创了文书编纂的先河。第6页共46页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所谓前车可鉴,后车之师便是这个意思。读史,就是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汲取养分。且《史记》中有很多其他史学家不敢写的内容——对开国皇帝刘邦和当朝皇帝汉武帝的揭露及批判,这很简单招致杀身之祸。然而《史记》却完完整整的将他们收入书中,用犀利的语言,写真实的故事,绝不带半点阿谀奉承之味。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啊。这或许正是《史记》为何如此宝贵的缘由所在。历史如梦,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红,我辈当努力,谁与争锋!第7页共46页《史记》读后感3寒假中,我读了几部著作。《史记》最令我爱不释手,也给了我许多启发。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闻名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公元前145年至公元前90年)编写的。这本书记载了上自中国古传闻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