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何目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忙,任务重,但我深知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孩子受益终身。现在我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1、抓高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打造高效课堂“三学三探”的教学模式,通过自学初探、合学共探、导学深探的学习方式,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与文本的对话。我利用高效课堂的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篇课文的学习,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能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问题,引领学生继续学习。依拖问题引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自学、合学、导学”,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汇报,使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勇于探究。刚开始,学生提问题总是抓不住重点,我想,就是老师也得参照参考书提问题,别说孩子了。我就耐心地引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先要弄清楚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决导读里的问题,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只要敢提就是好样的。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学生能独立思考,敢于提问题。课堂上能认真倾听,与同学合作的习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2、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开展阅读课外书活动书是智慧的翅膀,书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书香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与书交朋友,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让他们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想法是好的,可是我班孩子父母均没有工作,家庭条件都不好,家里有书的很少。怎么办呢?资源共享吧。每个学生有一本书,那么全班互相借阅,就有十二本书了。于是,我班开展了阅读读书活动。师生共同参与,人人参与,大家热情高涨。除了课后时间,每周下午的第三节课定为自由阅读时间,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我们深知语文课堂教学担负着“示范引路,指导学法,以一篇带多篇”的重任,要通过一篇课文、一节课的学习,尽量使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结合语文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思路。这种教学思路的特点在于: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另一方面,重视了“合作学习”,并且每篇课文结束前都设计了或复述、或练笔、或口语交际内容,使学生不但掌握了读书方法,而且写作技巧、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课堂教学真正起到了“法之于课内”的作用。教师参与,每一个学生也都能静下心来,拿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尽情地汲取,遨游在书的海洋中,形成了好书大家看、快乐共分享的良好读书氛围。有了阅读的兴趣,还要有提高阅读质量的方法。在活动中,我班通过阅读指导课有目的、有方法地引导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由于时间少,我只要求学生把读物中的好词、佳句、名段摘录下来,简单地写一写自己读书后的感受,为将来的应用,积累知识,增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分析品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写字潦草是孩子们的通病,学生练字时认真书写,做作业时书写不认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多,难以顾及书写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首先教师在教学时板书设计要合理,书写规范整齐,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都以榜样的力量影响、感染学生。二是对学生的书写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三是教给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指导生字书写时,强调学生自己观察字形结构,提醒学生注意每一笔起笔、运笔、收笔的写法。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四是根据班级情况设计“书法小明星”、“书写姿势小标兵”等评比,每周进行一次“最佳作业展览”活动,激发学生写好字的热情。4、积累的习惯有人说:“积累是构建语文之塔的金砖。”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课内积累:积累并背诵每篇课文中精彩的句段。课外积累:每日积累成语、歇后语、古诗、格言等,主动对课外书感兴趣的内容做笔记,摘记、剪贴等。古诗词积累:每周进行古诗文考级,一周四首,增加古诗词的积累,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词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