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辛华2014年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学习学习环境宽松活泼严谨规范学习内容以动手动脑的游戏为主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形式培养学习兴趣并进行知识启蒙教育,没有考试。系统学习,需要完成作业,有考试的任务和压力。生活教育不同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生活,保教一体。老师侧重于学习与品德的教育,生活照顾相对较少。时间不同30分钟教学以玩为主40分钟课堂以听课为主行为规范不同较自由,鼓励孩子自由发展。较规范,学校规章严格。交往不同多在老师和家长视线范围和老师的组织范围内与小朋友交往。课间、课外由学生自由支配和小朋友交往的独立性强。家园合作有效衔接什么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学前教育应该给孩子什么?幼小衔接应该衔接什么?一、将衔接活动纳入幼儿一日生活中,加重衔接的课程内容为了保障幼小衔接的科学、有序,在课程管理上我们进行了相应的局部调整与加强,加重衔接的课程内容,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与任务,促进衔接工作的系列化、保证教育的连续性。我的小书包快上一年级上学去上学的早晨书包里的朋友写生画:小书包讨厌的噪音破译电话号码小马过河小书包找不到的眼镜课间十分钟参观小学毛线画:蜗牛找朋友绘画:我要上学了谈话:学做小学生毕业式我要上学了课间十分钟学校的操场毕业诗连词组话大自然里的数学认识整点半点认识货币同一首歌打击乐:小白船我要感谢你说说我们的姓名端午节我的毕业典礼我参观的小学舞蹈:上学歌科学:我要上学了给弟弟妹妹做礼物毕业歌亲亲秘密全班福我的通讯录毛线画:蜗牛找朋友绘画:我要上学了作息时间逐渐向小学靠拢,减缓幼小衔接坡度课程的内容以培养适应能力为重点,缩短幼小衔接距离一是延长集体活动时间;(35分钟左右)二是增加集体活动的次数;(中班每周集体活动5次,大班增加到8次左右)三是设置课间十分钟活动;(尝试无玩具课间活动)四是缩短午睡时间。(五月份每天减少15~30分钟,六月份每天减少30~45分钟)作息时间逐渐向小学靠拢,减缓幼小衔接坡度课程的内容以培养适应能力为重点,缩短幼小衔接距离一是自我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活动等)二是加强规则,完成适当任务;三是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二、以密切家园合作为载体,搭建幼小衔接平台在幼小衔接的教育过程中,家长的“衔接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中,要求我们“抓好幼小衔接”,“广泛宣传《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实现家园共育”。1.体验式的培训方式2.亲子活动3.家长助教4.家园联系板5.家长开放日三、以幼儿园与小学的合作互动为主渠道,激发幼儿入学的情感幼小衔接的教育,只有通过幼儿园和小学的合作与互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初步熟悉小学环境、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萌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向往当一名小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认一认、坐一坐、比一比、学一学、问一问利用毕业生资源,给弟弟妹妹讲一讲小学的学习生活和小学生的故事,让幼儿主动与哥哥姐姐交往,解决心目中的所有问题,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贴近他们兴趣的问题和信息,尤其是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小衔接工作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教育重复或互相脱节的现象较多;在时间上幼儿还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在幼小衔接活动的评价上,还有待于研究;措施:互访课堂,互动教研进一步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幼小衔接活动的评价,以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生活能力等核心要素作为评价内容。实施“走班制”教学。小学、幼儿园教育有着各自的特点,要做到对接并非易事,但我们力求有所突破。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