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与《省委十届十八次会》的学习心得5篇第一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与《省委十届十八次会》的学习心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与《省委十届十八次会》的学习心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与《省委十届十八次会》的学习心得作为党组织中的一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在过去的一周中努力用心学习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八次会议的会议精神,使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很大的提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适时隆重召开,无疑给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送来了一股催人奋进的东风,而且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全会指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并且把这个任务具体化为:指导思想、现实信念、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的提法发人深省。全会同时也提出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任务,更是值得我们这些从事文艺创作的人群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XX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文化改革发展工程为主要抓手,加快打造龙江特色文化精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加快建设文化传播载体,加快培养各类优秀文化人才,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竞第1页共14页争力,为促进龙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努力让龙江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极大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龙江特色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尽快建立,文化产业发挥支柱作用;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文化发展动力显著增强;文化交流传播能力大幅提高,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人才支撑。文化隶属于上层建筑,也是各种思潮博弈的最直接载体。近年来,表现在我国的文化领域,在空前繁荣的大好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潮和乱象。主要表现为崇高精神的缺失。民族气节、理想情操、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等等这些曾经集合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指向的普世价值观有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全盘接收西方价值观等漠视国家前途命运的错误思潮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别让人忧虑的也是我们最不容许发生的是这种消极力量在我们的青年一代身上的蔓延。胡总书记早在今年七月份的讲话中就明确地提出了抵制庸俗、低俗、恶俗之风的指示,也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方向问题敲响了警钟。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不应是只注重文化产品的数量和丰富度,或者只注重娱乐消费的“满意度”,更要注重作为一个民族精神最大化体现的艺术质量和含金量,这里包含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改革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只有那些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步伐,极大提高全民族的爱国热忱、法制意识、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作品,才称得上是先进文化的时代之音。这也是我们得以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重要保障。任重而道远。文化产品有认识、审美、教育等功能。文化产品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力,属于教育功能的范围。随着时代的第2页共14页发展,文化产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活动的基本内涵。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类。当今,文化及其产品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因素。人们看得很清楚,文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