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有理数的乘法(一)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2.使学生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二、教学重点: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三、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1.计算:(1)(2)(3)(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问题:怎样计算(1)3×(一3)(2)(一3)×3(3)(一3)×十(一3)问题1:[师生共析]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么?3×3=9;3×2=6;3×1=3;3×0=0.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人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多少?3×(一2)=;3×(一2)=.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前面(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性么?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问题2:[师生共析]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3×3=9;2×3=6;1×3=3;0×3=0.[师生共析]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乘数右边都有一个乘数3.(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前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要使这个规律在引人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1)×3=;(-2)×3=;(-3)×3=.[师生共析]类比正数乘负数规律的归纳过程,从符号和绝对值两1个角度观察前面(含负数乘正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性么?(都是数负乘正数,积都为负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师生共析]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么?(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问题3:[师生共析]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3)×3=;(-3)×2=;(-3)×1=;(-3)×0=.(1)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2)其他两个数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增3.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3)×(-1)=;(-3)×(-2)=;(-3)×(-3)=.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前面累积的经验,独立完成归纳、概括。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综合如下:(1)2×3=6(2)(-2)×3=-6(3)2×(-3)=-6(4)(-2)×(-3)=6(5)被乘数或乘数为0时,结果是0[师生共析]总结上面所有情况,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三)例题讲析,形成能力练习1: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确定下列积的符号:(1)5×(-3)(2)(-4)×6(3)(-7)×(-9)(4)0.5×0.7例如(-5)×(-3)(-5)×(-3)=+()5×3=15又如:(-7)×4(-7)×4=-()7×4=28所以(-7)×4=-28[师]注意: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在确定积的值例1计算:(1)(-3)×9(2)()×(-2)(3)7×(-1)(4)(-0.8)×1[师]注意: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