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4.乘加乘减第一课时教案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设计思想: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们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编出6的乘法口诀.能力目标:2.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参与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探索的乐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1~5的乘法口诀,同桌同学互相提问回答1~5的乘法口诀.2.看卡片口算,直接说得数2×5=2×2=5×1=3×4=1×5=5×3=2×4=5×4=【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让学生对2---5的口诀进行背诵,方法的回顾,学会知识的迁移,为6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了?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问:在没有学习6的乘法口诀之前,请大家先猜测一下,你觉得老师要几的乘法口诀?你想知道更多的乘法口诀吗?【设计意图】据学生经验推导6的乘法口诀,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之上,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为学生的活动验证做好铺垫。2.出示P61准备题(1)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2)问:每次加6,也就是后一格比前一格多1个6,第一个格是1个6,后面格子应分别是几个6相加呢?(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强化每个格是几个6,并板书:1个6、2个6、3个6、4个6、5个6、6个6.3.探究发现(1)学习口诀:“一六得六”(以教师指导为主)教师出示一条由三角形组成小鱼的图(课件出示),问:你们看见了什么?(指导学生根据图意说出:这是一条小鱼,每条小鱼由六个三角形组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1一条小鱼有六个三角形,也就是1个6,可以列一个乘法算式表示:6×1=6,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可以编出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教师板书:6×1=6一六得六(2)学习口诀:“二六十二”(以教师指导为主)教师再出示一条小鱼,问:现在有几条小鱼,是几个几?(现在有2条小鱼,是2个6.)问:2个6是多少呢?谁能根据这个图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教师板书:6×2=12二六十二)(3)学习口诀:“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学生自主探索)第三、四、五、六句乘法口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题意,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学生独立编写并填书.教师再依次出示四条小鱼的实物图,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从准备题表格中找出算式得数,编出相应的口诀.【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历经知识的形成过程,利于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也验证了学生编写的口诀的正确性。教师板书四个算式和四句乘法口诀.(4)问:看一看这六个算式和六句乘法口诀,它们有什么特点?(6的乘法口诀共有6句.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6,后半句都表示得数.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间相差6.)【设计意图】再次总结口诀的方法,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为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4.熟记口诀:(1)教师给出一定得时间,要求学生们在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