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平罗县城关第一小学吕洁摘要: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在交谈、会议等各种日常交往活动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书面表达的有力基础。我们应该把说话训练当作一个重点来抓,使之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关键词:说话训练;课文;生活;师爱;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所在。它是衡量学生的语文素质才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准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以课文为载体,增强说话意识。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应以感受、积累为主。而课文就是他们学习规范语言的一个重要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说话训练。坚持听说领先读时,引导学生先说写课文内容:(1)课文中()值得称赞。(2)为什么称赞。(3)怎样称赞的……在这些训练的基础上,再开放思路,学生独自说话、造句。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的说话、写话。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到下雨天,同学没带伞,你带了伞会怎么做,怎么说?同学们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脸上露出欲试的神情,说话能力也得到提高。2.以人文主义为蓝本,注重情境教学,拓展说话空间。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看图说话(即情境说话、叙事说话)是训练中的主线。因此,在训练说话时,教师可以把课堂变为商店,医院甚至是车水马龙的街道。有趣的、贴近生活的情境片段。如我在上《安全才能快乐》时,就把教室当作公路,学生扮演正在开车的司机,四个小朋友表演在“公路”上玩游戏、打羽毛球等。大家展开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害处……。这既对他们进行了安全教育,又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再上《我是什么》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集体讨论的话题:“你知道水还会干那些好事与坏事吗?”说“如果没有水,庄家不能生长,人们也会渴死”,有的竟然能结合生活实际“像去年雨水少老是停电我们就看不到精彩的电视节目,天气那么干燥,还经常发生火灾”……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思维也得到了发展。3.采取多种训练形式,重视指导说话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口才是在不断的交谈和交往中得到锻炼的。教师在训练的形式和方法上,要注意学生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采取讨论、交流、竞赛、评议等说话形式,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同时强调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形成良好的说话能力并做到大方、得体、有礼貌。指导学生抓住一件事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说清楚,不说半不说有语病的话,及时发现,相互指正。4.倡导“微笑教学”,以教师鼓舞学生敢说、多说。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给每个孩子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对于一些胆子小,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只有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充分肯定,即使是说的不好或错了,也要对他们付诸微笑。这样,学生看过教师鼓励的眼神,可以减轻心理的恐惧感,消除不愿说、不敢说的心理障碍,从而大大增强说话的信心,形成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会变得乐于说话,争取发挥能力。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有了一些的改变。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搞好说话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参考文献:1.李晶,新课程(小学版),2007年08期《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写话水平》2.李献慧,中国管理科学文献,2008年,《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郑华玲,学知报,2010年《观察对低年级学生看图作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