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探讨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宋江录2012年9月21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前言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的辅助设施。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而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教师还应积极地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等、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纸、杂志等。”基于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作为当代的第一线英语教师,如何灵活地处理好教材,同时,又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则成为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二、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一切可资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资源。从资源形态来说,它是指物质层面、观念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的校内外各种资源。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来说,它把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活动以及课程评估等都视作课程资源。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各种地域性素材,从课程实施角度来看,它侧重于课程内容层面上的地域文化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涵盖面广,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这里我们使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概念。(二)课程资源的分类1.从功能特点出发,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者来源的资源,素材性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教材就是最常见的素材性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素材性资源开发和运用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素材性资源并不能直接构成课程,它只是备选材料,只有经过加工并付诸实施时才能成为课程。条件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形成资源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许多条件性资源的开发虽然不是教师的个人力量能实现的,但是可以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发。2.按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自然和社会资源中的实物、活动等。作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显性课程资源可以直接成为教育教学的便捷手段或内容,相对易于开发与利用。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气氛、教师的教学艺术、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师生关系等。与显性课程资源不同,隐性课程资源的作用方式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它们不能构成教育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它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3.按空间分布,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它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如学校的图书馆、计算机中心、英语角、校园文化建设等。校内课程资源一般相对稳定,并被认定为难以改造与变更,且是一直被关注的资源。其利用的经常性与便捷性占主导地位。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校外课程资源又大致可分为社会资源与家庭资源。4.按性质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自然课程资源包括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带学生认识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界和谐共处,既是学生公民素质养成的重要内容,也是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应体现的一个基本理念。社会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