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紫水学校小学部六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备课序号(节数):一主备教师王平张艳张巧凤·宋正梅教学内容第六课练习册评讲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订正练习册答案过程与方法目标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教学重、难点对错题进行纠正,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教学准备练习册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复备一、智慧导入同学们的练习册,老师已经批阅过了,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本作业,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二、快乐导学1、口述教学目标2、出示学习方法指导3、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先纠错,简单的题先纠错,难一点的相互讨论。4、教师班内巡视,相机指导。5、指名反馈,组内派代表先解决本组内未解决的问题。6、全班共同研讨,教师总结7、学生自行改正错题,教师进行复批,对重点题进行讲解。三、成功达标1、能够自己把错题改正2、对本课的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1分发练习册.2小组内纠错,提出不会的问题.3共性问题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作业设计1、巩固本课知识2、预习新课板书设计练习册评讲教学反思通过评讲,学生能够自主修改,但依然有个别学生什么都不会,应加强督促.六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记载(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个人初备(主备人周梅华)集体研讨个人再备《练习4》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2.诵读与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1.读一读《语文与生活》的内容,写出以下几个俗语的意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华山自古一条道。2.搜我们家乡这类的俗语。(提示:向家长或亲戚朋友调查了解)3.先读一读《诵读与积累》的成语,然后背诵。(此题已修改)4.了解这十二个成语的意思,并写出以下几个成语的意思。生旦净丑,有板有眼,余音绕梁。第一课时教学过程:【预习反馈】1.每组派同学上黑板默写教师指定的俗语并讲解它的意思。2.组内交流搜集到的俗语。3.小组内正确朗读十二个成语,并分别说说每个成语的意思。【新授】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获得的知识来回答?(3)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多不多?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3)试着说出他们的意思。3、教学第三部分(1)教师由上一部分的教学到导入俗语的地域性。(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的俗语。(3)指名说一说。(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诵读词语。(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子音。(3)同位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习说这些词语的意思。(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6)学生练习背诵。【质疑探究】1.写一个自己不懂的俗语,与组内同学交流讨论它的意思。2.背诵《语文与生活》中六个俗语,思考:(1)这些俗语,有的是讲,有的是讲,有的是讲……(2)我搜集到的俗语中不懂的是,通过讨论交流我明白了它的意思是。3.背诵《诵读与积累》的十二个成语,思考:(1)这些成语,以_______为主题,为我们描述了。石维香:先读一读《诵读与积累》的成语,然后背诵。(此题已修改)原题是让学生默写,但后面练习中有默写作业,无须重复,预习时背诵理解更重要。周蓓:高邮的俗语比较具有地方特色,可引导学生回忆:促刮痨~使心计捉弄的人好佬~能力强的人麻木虫子~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漾人~油腻的东西吃不下大仙~神气活现,办事不着边际(2)说说你喜欢哪个成语?为什么?(3)选择其中的三个及以上成语,写一段话。【当堂检测】1.填空。(1)“五岳”是指、、、和这五座山。(2)“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这个俗语是讲____________的,“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这个俗语是讲___________...